中经联播3月19日北京讯 ( 蒋兆民 刘莎莎 李小飞)教育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25〕1号),明确提出加快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健康养老需求深度对接。根据规划,到2027年底,北京、河北等10个重点省份将累计新增不少于3个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助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日益凸显。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两部门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强化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目标是通过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兼具医疗护理与健康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填补行业人才缺口。
核心举措:
梯次化专业设置。支持职业本科学校开设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鼓励高职专科毕业生报考,探索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将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医药卫生类优势专业与医养照护专业共建共享。
课程与教材创新。实践教学学时占比不低于50%,学生需在医养结合机构、老年医学科等真实场景中完成实习实训。开发活页式、数字化教材,融入虚拟仿真技术,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证书。
“双师型”师资培育。推动医疗机构专家到校兼职任教,职业院校教师进入一线机构实践,强化教师团队的临床与教学能力。
产教融合深化。推广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模拟老年人能力评估、失能照护等真实服务场景。
重点省份与阶段性目标:
北京、河北、黑龙江等10个省(区、市)被列为重点建设地区,要求2025年底前各新增1个专业布点,2027年底累计新增不少于3个布点,辐射带动全国专业建设水平提升。
政策保障与就业支持:
资金与资源倾斜。鼓励地方对新增专业布点的院校和学生给予支持,建设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就业通道拓宽。卫生健康部门将协调医疗机构提供实习岗位,并将专业师资纳入医养结合人才培训体系,保障毕业生职业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此举不仅回应了“健康中国”战略对专业化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更通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银发经济注入人才动能。未来,随着专业布点扩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我国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覆盖率有望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