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3月20日北京讯 ( 何东 刘明瑄 )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将“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聚焦“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住宅建设理念,从顶层设计快速向地方实操推进。住建部及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细则,头部房企争相迭代产品体系,一场以“居住品质”为核心的房地产行业变革正在加速落地。
层高3米成硬指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两会期间明确,“好房子”建设需从“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方面推进。其中,**层高不低于3米**成为新规核心,相关要求已纳入正在修订的《住宅项目规范》和《好房子建设指南》。相较于此前2.8米的建议标准,新规旨在提升空间舒适度,并通过推广全屋智能、解决隔音渗漏等技术痛点,推动住宅向“消费品”属性转型。
住建部同步强调,保障房需率先建成“好房子”,老旧小区改造亦被纳入重点。2025年,全国将改造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并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模式,通过加装电梯、增设适老化设施等提升存量住房品质。
江苏、山东等省推“样本工程”
地方层面,多地结合自身需求细化“好房子”标准:
江苏:提出“标准好、设计好、建造好、服务好”四大维度,明确改善型住宅层高不低于3.1米(含地暖或新风系统则需3.15米),并强制要求架空层设计、智慧化运维及施工全流程透明化。目前全省208个改善型住宅项目已纳入动态数据库,推行“可视化验收”和业主预看房制度。
山东:将保障房作为“好房子”建设突破口,要求新出让优质地块全部开发高品质住宅,并建立评价体系,优化住房供给结构。
北京、广州:通过松绑容积率限制、优化户型设计,试点第四代住宅,部分项目得房率超100%,结合大面宽阳台、智能家居等提升市场竞争力。
房企竞逐“新赛道”

头部房企迅速调整战略,以“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重构产品逻辑:
绿城发布行业首个企业级“好房子”标准,涵盖高颜值、低碳、全周期健康等6大维度。
华润置地提出“九观”标准,从自然观、智慧观到服务观,打造全场景社区。
保利、越秀通过零公摊设计、智能中控平台等技术创新,推动产品溢价,部分项目开盘当日去化率达100%。
平衡新旧规过渡,激发改善需求
尽管政策红利显著,但层高新规对存量项目可能造成冲击。业内人士建议明确新旧规过渡期,避免市场短期波动。此外,如何通过专项债、再贷款等工具盘活存量房,并协同城市更新释放改善需求,仍是下一步重点。
住建部数据显示,目前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审批贷款超6万亿元,覆盖1500万套住房,政策端“稳楼市”决心明确。随着“好房子”标准在全国铺开,住房市场正从“量”到“质”的转型中,探索一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