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7日合肥讯 (崔文民 黄启贵 修子文)安徽省教育大会今日在合肥隆重召开。这场聚焦“教育现代化”的盛会,全面展现了安徽以创新之力推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系统性变革。从精准预警学位供给到高校学科前瞻布局,从职教强省建设到老年教育的温情实践,江淮大地的教育图景正以多维突破之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基础教育:科学预警织密“公平网”
面对城镇化与人口流动带来的学位压力,安徽首创“四维”监测模型,以生源趋势、教育用地、经费投入、师资需求为核心,实现学位供需精准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合肥市小学一年级招生预测误差率仅0.71%和0.25%,预警机制成效显著。全省233所“红黄”预警学校通过资源挖潜,2024年新增优质学位6.7万个,覆盖所有中小学。
在基础教育薄弱的皖北地区,安徽通过“强校+新校”“省外+省内”结对帮扶,扩容优质资源。2024年,皖北112所新优质学校与省内外名校结对,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7所,新增学位3.3万个,推动教育公平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
高等教育:学科重构锻造“新质生产力”
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安徽高校以学科专业改革为引擎,贯通“专业—产业—就业”链条。自2022年以来,全省高校新增本专科专业点1124个,改造265个,停招撤销1273个,64.9%的专业点紧密服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安徽大学重组集成电路学院,合肥大学大众学院探索“双元制”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全省累计建设199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服务新兴产业占比86%。安徽高等研究院“1+4”分院吸纳485家企业参与,2025年推动4500项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企业650家,成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标杆。
职业教育:技能强省点亮“徽匠星光”
过去五年,安徽职业教育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蝶变。全省310所职业院校、138.4万在校生年均输出50万技能人才,为“制造强省”筑基。滁州职教“园中建校”、蒙城职校毕业生占据江淮安驰汽车40%技术岗位,2024年69.22%高职生、96%中职生留皖就业,成为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政策创新方面,“职教高考”打破学历壁垒,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纵向衔接通道全面贯通。技能大赛中,“徽匠精神”熠熠生辉,合肥理工学校三年斩获国家级奖项20项,蒙城职教中心单届摘得52枚省级奖牌。
终身教育:“老有所学”书写温情篇章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安徽将老年教育纳入民生工程。全省1.7万所老年学校惠及359.72万银龄学子,黟县老年大学开设语言、书法等32个教学班,让“夕阳红”绽放“学习热”。
未来展望:协同创新再启新程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钱桂仑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四业”融合机制,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力争2025年省属高校服务新兴产业专业比例超70%,贯通“专业—产业—就业”最短通道。
从精准预警到学科突围,从技能强省到终身学习,安徽正以教育协同创新之力,托举千万家庭的希望,为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江淮潮涌,教育兴皖的蓝图已跃然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