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5月7日北京讯(褚新兵 刘莎莎)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5月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利率分别降至2.1%和2.6%,二套房利率同步调整。这是继2024年多轮政策调整后,央行再度释放稳楼市信号,预计每年为购房者节省利息超200亿元,直指“支持居民刚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政策深意:从“房住不炒”到“精准托底”
此次调整并非孤立举措,而是央行“一揽子稳市场政策”的关键一环。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明确,政策组合拳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万亿流动性、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带动LPR下行,以及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管齐下,既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又直接减轻购房者负担。
以深圳为例,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从2.85%降至2.6%,贷款100万、30年期等额本息还款的购房者,月供将从4136元降至4003元,总利息减少4.76万元。二套房利率从3.325%降至3.075%,改善型需求同样受益。
市场冲击:购房者、房企、楼市的三重变量
1. 购房者:月供压力实质性减轻
利率下调直接降低购房门槛。以兰州为例,首套房公积金贷款50万、30年期,月供减少约70元,30年总利息减少2.52万元。对于二套房购房者,利率下调同样释放改善型需求,尤其在“以旧换新”“卖一买一”政策支持下,住房升级需求或加速释放。
2. 房企:销售端或迎短期回暖
历史数据显示,2024年5月公积金利率下调后,多地楼市成交量环比提升15%-20%。此次调整叠加“5·17”新政(取消商贷利率下限、下调首付比例),房企或迎来推盘窗口期。但专家提醒,房价波动仍需警惕,购房者需综合考量自身偿债能力。
3. 楼市:结构性分化加剧
一线城市因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较高(如北京首套房最高120万),政策效应更显著;而三四线城市需防范“利率下调-需求透支-房价承压”的传导链。央行强调,此次调整覆盖存量贷款,2026年1月1日起执行,避免市场过度波动。
深层逻辑: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战
此次降息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一脉相承。2025年央行工作会明确,将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等新工具补充流动性,预计全年降准50-100个基点,LPR或再降10-20个基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积金利率下调与财政政策形成合力。中办、国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降低住房消费成本”,此次调整被视为“激活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关键一步。据测算,公积金利率每降0.25个百分点,可释放居民消费能力约300亿元,对家电、家居等后周期行业形成间接拉动。
未来展望:楼市调控进入“精准滴灌”时代
央行此次操作透露出三大信号:
工具箱持续丰富:除传统降准降息外,结构性工具(如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或成主流。2024年央行已通过PSL投放5000亿元支持保租房,2025年规模可能翻倍。
因城施策深化:一线城市或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三四线城市可能叠加契税减免等政策。
防风险底线不变:央行强调“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房企融资“白名单”制度、预售资金监管等政策将延续。
对于购房者而言,当前或是低位入市窗口期。但需注意,利率下调不等于房价必涨,需结合人口流动、产业支撑等基本面判断。可以预见,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下,中国楼市正从“普涨时代”迈入“精准调控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