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障要求,为规范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提供了权威依据。
填补空白
在国内外尚缺乏相关成熟标准的背景下,这一标准为推进个人信息跨境安全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探索。
该标准由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牵头编制,旨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个人信息跨境提供安全管理的要求。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安全是数字经济时代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也是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动的关键环节。
三重价值
该国家标准将从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它提升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的透明度和可信性,推动认证工作规范化实施和发展。
标准将有效促进个人信息依法合规跨境流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此外,该标准为构建安全、有序、自由的国际数据流通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机制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要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此前已联合发布公告,建立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制度。
此次制定的国家标准,正是为个人信息保护认证提供具体依据,推动认证制度落地实施。
该标准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便捷、权威的合规路径。
全球视野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全球经贸合作的基础条件。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监管差异,也给国际数据流通带来了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出台个人信息跨境处理安全认证国家标准,不仅为国内数据跨境流动提供了规范指引,也为全球数据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
随着明年3月的实施日期临近,企业将开始调整其跨境数据处理流程,以符合新的认证要求。
这一标准的推出,不仅为企业跨境业务提供清晰指引,更标志着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与数字贸易便利化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国际数据流通的新航道正在打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