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2月23日黑龙江齐齐哈尔讯】 克东县为深入贯彻齐齐哈尔市利用村级资源吸引人才创业的有关文件精神,有效利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吸引一批人才到克东创业,先后出台了《克东县利用村级资源吸引人才创业方案》和《克东县利用村级资源吸引人才创业的若干政策》,有效的激发了人才创业热情。截止目前,2020年就有25名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创业能手带着所学专业和满腔热忱回乡创业。

在克东县宝泉镇龙泉村龙泉草莓种植基地,一架架大棚整齐划一,一眼望不到边际,大棚里一列列田垄上,绿油油的草莓秧苗争相吐艳,长势喜人。虽已入冬,这里却是一派生机盎然,嫣然一片“别样春天”。在这里讲述“春天的故事”的人就是——孙立阳和他的团队。

孙立阳是吉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克东县宝泉镇政府乡贤资源引才政策的感召下,放弃省城的高薪,毅然带领3名高校毕业生组成团队到克东县龙泉村建立草莓种植基地。宝泉镇政府高度重视,为其团队提供硬件设施。现在该草莓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00亩,温室大棚12栋,春棚57栋,种植的草莓品种多,采取技术工艺齐全。孙立阳创业团队还计划将龙泉草莓种植基地打造成集农产品展示、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生态观光采摘农业园,进而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科技园”。目前,孙立阳带领团队正在紧张筹备开园工作,预计12月末正式开园采摘,预计年产值可实现收入80万。

在克东,像孙立阳这样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还有很多,董传宗、王艳秋、赫永东……只要提起他们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已经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典范,农民眼中、心中的领路人和致富带头人。
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的董传宗和西安邮电大学的王艳秋夫妻放弃在外就业优越条件,回到家乡乾丰镇宏升村成立北辰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村级资产大棚发展提子和食用菌种植,现有提子大棚已发展到40栋、温室12栋、食用菌生产日光大棚50栋,形成了“种、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年加工食用菌能力可达1000吨,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年盈利180万元。
同样,南华大学毕业的昌盛乡赫永东和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雷蕾夫妇,放弃了广州的优越生活,返回家乡经营安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用良心做“赫然心粮”绿色农产品,走自产自销路线,将农产品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合作社获得“全国种粮大户”的大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合作社。乾丰镇长胜村退伍军人周云岭回乡投资208万元建立了粘玉米种植加工项目,年收益达到120万元。润津乡和平村的退伍军人李季东创办了克东县凤文大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土地4000多亩,精通种田技能,有管理才能,掌握致富技能,在本村带头致富,带动群众增加收入。
近年来,克东县为了吸引和扶持在克东县建功立业的返乡创业人才,不断强化扶持力度,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厂房、办公用房、土地、修建大棚等硬件设施。对于涉农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政策扶持,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免增值税。创业人才最高贷款额度300万元。对于符合一次性创业补贴条件的创业人才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财政部门每年给予20000元奖励性补贴。
截止目前,克东县吸引返乡创业人才135人,其中大学生34人,复转军人25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42人,职业经理人34人。这些返乡创业的人才们,在大学校园和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又回到家乡回馈相亲。他们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村,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仅为父老乡亲增收致富提供了舞台,更为振兴克东县乡村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做出了巨大贡献。(魏伯勤 张佳 苏广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