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辽宁高院升级三年行动30条司法举措

中经联播讯(张士龙 通讯员 郑茗文)近日,辽宁高院修订完善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优化30条司法服务措施,进一步强化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3年辽宁省委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号召全省大干三年、奋斗三年,以超常规举措打一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为确保服务保障有力有效,近日,辽宁高院成立服务保障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紧扣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出台了30条司法服务措施,在服务保障三年行动首战告捷中贡献司法力量。

据了解,今年是辽宁三年行动攻坚之年,辽宁高院紧扣省委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聚力“八大攻坚”重点任务,围绕实现“十个万亿梦”,对30条措拖进行逐条修改完善。

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投资者合法权益,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国企民企外企竞相发展。升级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7”专项行动,深化涉企司法服务。及时总结商业新模式案件特点与风险,加强行业引导,从源头有效化解纠纷。探索建立具有辽宁特色的行政争议化解平台,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取信于民,促进双赢多赢共赢。依法审理医疗健康服务、文化旅游体育服务纠纷,促进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建设。

在坚决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方面,坚持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服务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建设。稳妥审理涉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案件,促进培育新质生产力。妥善审理涉及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各类案件,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助力完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支持保障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现创新发展。

在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因地制宜设立金融、能源、旅游等专业或特色法庭,为辽宁与其他省市探索“飞地经济”“园中园”等共建模式提供服务支持。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各类案件,助力发展生态休闲和度假旅居产业。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促进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黑土地、耕地、林地、海洋资源司法保护。

在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依法审理自然资源用益物权纠纷,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有序开发。积极参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蓝天碧水净土。推动共建辽河、浑河、太子河流域生态走廊,保护生物种群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依法审理涉碳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促进清洁能源强省建设。妥善审理冰雪经济案件,为第十五届全国冬运会提供司法支持。

在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依法适用破产重整、和解等程序,促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配合落实东北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激发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优化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创新RCEP协定司法服务,服务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建设。推广国际商事多元解纷中心建设经验,努力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优化调整涉外商事案件管辖布局,为推进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沈阳中德、中俄产业园建设等提供坚实司法保障,提升涉外司法效能。

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方面,依法妥善审理执行民生领域案件,解决人民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做实交叉执行,深化审执分离改革,促进执行提质增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将矛盾纠纷防范于未然、化解在萌芽状态。大力提升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综合效能,深入推进智慧诉讼服务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辽宁高院要求,全省法院要坚持目标导向,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立足审判执行主责主业,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各项司法服务举措落实落细,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提供更加坚强有力支撑和服务。


【责任编辑:刘莎莎】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