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张士龙 郑茗文)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全省法院立攻坚之志、聚攻坚之力,立足司法办案主责主业,在服务大局中展现展现了担当和作为。2024年全省法院审结涉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的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448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9521件,一审审结非法占用农用地案105件,以最严密法治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过去的一年,辽宁省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坚决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指向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全省法院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试金石”理念,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升级“1+7”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努力营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促进国企民企外企竞相发展。
为将司法行为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降至最低,全省法院强化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将评估的要求嵌入审判管理流程,以最大限度寻求解决纠纷的“最优解”。秉承善意审慎文明司法理念,对43.53万件涉企案件实行生产经营影响评估,采取“活封活扣”、财产置换等方式盘活资产,并及时为2.71万户企业修复信用,帮助一批市场主体在企业招标投标、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扫清障碍。
此外,辽宁省法院还充分发挥打击保护和服务效能,审理侵犯市场主体人身财产安全等犯罪案件150件225人,追赃挽损15.35亿元,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审结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199件288人,清除企业“蛀虫”。组织法官常态化进企业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帮助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维权能力。 下的关键仗,也是代表委员监督履职的焦点。
过去一年,辽宁省法院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做深做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破产审判工作,以法治之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据统计,全省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9521件,审结破产案件309件,切实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西部,是辽宁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24年8月14日,大连法院在蛇岛老铁山司法保护基地设立标识牌,发布全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司法保护令》。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非法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砂等活动,禁止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非法实施引入外来物种等人为干扰、威胁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等行为……《司法保护令》结合保护区实际,明确八大方面“禁止令”,为守护自然遗产筑牢司法屏障,成为辽宁法院以环资审判服务美丽辽宁建设的生动缩影。
辽宁坐拥2800万亩黑土区,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也是全省优质粮和绿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省法院高度重视耕地司法保护工作,召开司法保护耕地及保障粮食安全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6个依法保护耕地典型案例,并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签订环境资源保护框架合作协议,设立黑土地司法保护基地,精心部署黑土地暨耕地保护专项行动,为辽宁实现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巩固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2024年,全省法院审结涉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的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448件,一审审结非法占用农用地案105件,有力保护耕地“大熊猫”。此外,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判决补种复绿28.77万株、增殖放流5659.57万尾、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赔偿金1853.65万元,推动修复土地3612.22亩。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在新的一年里,辽宁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进一步找准服务保障的结合点、落脚点,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