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3月12日北京讯(张大伟 薄新斌)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农业农村部于近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聚焦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蔬菜等重点作物,严打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为春耕生产筑牢“第一道防线”。
严查重点领域,净化市场环境
此次行动以种子市场、经营门店为检查重点,加大对种子标签标注、质量指标、进货渠道合法性的核查力度,严查“白包种子”、非法转基因种子、仿冒套牌等乱象。同时,农业农村部持续开展网络平台售种专项整治,严格审核线上售种主体的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情况,清理违规销售行为,进一步净化网络售种环境。
为确保监管实效,农业农村部已派出7个工作组,分赴东北四省区、黄淮海等粮油主产区和用种重点地区,开展现场执法督导,严防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
地方联动,织密监管网络
地方层面同步响应,多措并举保障种子质量。甘肃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对辖区种子销售门店开展全覆盖检查,抽检种子发芽率、净度等指标,并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农户辨识假劣种子。黑龙江孙吴县重点核查种子调运检疫证书与实际进货数量的一致性,规范经营者台账管理,杜绝虚假宣传。新疆伊宁市则对种子企业仓储条件、取样流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储备的780余吨玉米种子质量达标。
强化技术支撑,畅通维权渠道
农业农村部依托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开通线上投诉举报系统,并公布种子案件举报电话(010-59192079),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形成“全民护种”的共治格局。此外,多地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提供选种、用种指导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备耕。
筑牢丰收根基,护航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其质量直接关系全年粮食产量。农业农村部此次行动不仅是对中央种业振兴战略的落实,更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据各地反馈,目前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种子储备充足,价格稳定,春耕用种需求基本满足。
随着检查行动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部表示将依法从严查处违法案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效应,全力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