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6日北京讯 ( 张大伟 薄新斌)为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合法权益,农业农村部日前全面部署2025年“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聚焦农资质量、农产品安全、动植物检疫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打击坑农害农、危害粮食安全等违法行为,为粮食生产和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剑指五大核心领域

本次行动以“执法为民、服务三农”为核心理念,围绕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检疫、畜禽屠宰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五大领域展开精准执法:
农资质量执法:严查种子套牌侵权、非法制种,打击农药兽药非法添加、假劣肥料等违法行为,重点整治“农资忽悠团”和进村入户售假行为,确保春耕、夏管等关键农时农资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聚焦蔬菜、水果、水产品主产区,严打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常规药物残留超标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牛羊主产区重点查处“瘦肉精”等非法添加问题。
动植物检疫执法:强化跨区域调运动植物监管,严查伪造检疫证明、违规调运等行为,从源头阻断疫病传播风险。
畜禽屠宰执法:针对城乡接合部私屠滥宰高发区域,打击加工病死畜禽、注水注药等违法行为,保障肉类产品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严查违规生产销售转基因种子、未经批准加工转基因生物等行为,为生物育种产业化护航。
跨区域协作与智慧监管并重
针对农业违法行为跨区域、链条长的特点,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强化部门协同和区域联动,完善“一处发现、多地联查、溯源查处”机制,推动执法信息共享和检打联动。同时,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应用,实现农资生产、流通全链条可追溯。甘肃省已于3月率先启动专项行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农资打假,并通过专家下乡普及识假辨劣知识。
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农业农村部强调,行动将严格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涉企检查,避免“一刀切”执法。对案情复杂、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并通过技能培训、案卷评议提升执法人员专业能力。
筑牢粮食安全法治防线
2024年“绿剑护粮安”行动已查办案件9万余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超3亿元。2025年行动将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将执法成效纳入粮食安全考核,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此次行动通过“精准打击+源头治理”双管齐下,不仅维护了农民权益,更从生产端到消费端全方位守护了“舌尖上的安全”,彰显了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