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23日北京讯(吉子祥 江霞 彭飞)法治护航创新,检察亮剑护航。4月23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新成立的知识产权检察厅首次对外亮相。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童建明出席发布会,新任职的知识产权检察厅厅长王旭光通报首批典型案例,释放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强烈信号。
专门机构护航创新生态
新设立的知识产权检察厅整合原有分散职能,构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检合一的立体保护体系。据王旭光厅长介绍,该厅将重点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假冒注册商标等十类犯罪,同步探索对算法专利、人工智能生成物等新兴业态的司法保护标准。
首批典型案例彰显法治刚性
发布会公布的"江苏苏州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案""广东深圳跨境假冒奢侈品案"等5起典型案例,涉案金额达21亿元,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最高检特别指出,在"深圳跨境假冒案"中,检察机关通过"行刑衔接"机制,推动海关、公安联动捣毁跨国制假产业链,斩断侵权商品流向北美、中东的通道。
技术赋能破解取证难题
针对知识产权案件"取证难、鉴定难"痛点,最高检联合科技部建立"区块链存证实验室",在江苏、浙江等8省市试点"电子证据云勘验"系统。王旭光透露,该系统已助力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网络影视盗版案",通过实时抓取侵权点击量超500万次的关键证据,确保案件顺利批捕。
国际合作织密保护网络
最高检同步宣布加入"国际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联盟",与23个国家建立司法协作机制。童建明副检察长在答记者问时强调:"将重点打击跨国假冒专利、网络域名抢注等新型犯罪,建立中外企业知识产权'同等保护'机制,切实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
随着知识产权检察厅的实体化运行,中国正在构筑"立法-司法-行政-技术"四维联动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正如童建明所指:"检察机关将以更专业的团队、更精准的打击、更创新的方法,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