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5月9日北京讯(李新民 王硕新 )5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全面推动法律有效实施,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此次执法检查采取“实地检查+委托自查”双轨并行模式,检查组将分赴黑龙江、上海、江西、河南、广西、甘肃等6省(区、市)开展深度督查,同时委托天津、辽宁、安徽、湖北、贵州、青海等6省(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地区法律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形成覆盖全国的监管合力。
八大检查重点直击行业痛点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执法检查将聚焦食品安全领域的八大核心环节:

政府监管职责落实:核查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机制运行情况;
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评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风险防控能力;
标准体系建设:审查食品添加剂使用、农药残留限量等标准执行情况;
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抽查企业原料溯源、生产过程控制及自检制度;
重点场所监管:严查学校食堂、养老机构、网络订餐平台等高风险领域;
进出口食品监管:检验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及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管控;
网络平台责任:规范电商平台对入网餐饮商户资质审核及行为管理;
法律责任与修法建议:追责违法主体,征集基层对法律修订的实践需求。
检查组将通过听取政府汇报、暗访生产企业、抽检流通环节、随机抽查商户等方式,曝光监管漏洞,提出整改建议。
数据揭示监管挑战与成效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违法案件仍呈高发态势。最高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6700余件1万余人,起诉2.4万余件4.1万余人,涉及“瘦肉精”羊肉、假冒泰国香米等重大案件。与此同时,监管力度持续加强:2024年,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85%,连续9年稳定在98%以上;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查处农资领域违法案件超万起,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以法治护航产业升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家指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需破解“小微主体合规成本高”“网络平台责任界定难”等难题。此次执法检查将推动建立“处罚到人”、联合惩戒等机制,同时探索智慧监管技术应用,如区块链溯源、AI风险预警等,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强调,执法检查不仅是对法律实施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推动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契机。检查结果将形成专项报告,为下一步修法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持续筑牢“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