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5月14日北京讯(周子智 王硕新)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正式对外公布。这份立法蓝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部署了涵盖经济治理、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七大领域的160余项立法任务,标志着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迈入全新阶段。
立法重点直指改革深水区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领域,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金融法草案、招标投标法修订草案等被列为优先项目。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平台经济监管,将制定《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并修订《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旨在完善数字经济时代的市场监管框架。
民生领域立法全面提速
社会救助法草案、医疗保障法草案、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草案等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的立法项目集中推进。其中,《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应用管理条例》将建立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住房租赁条例》则通过规范租赁市场,剑指“租房难”等民生痛点。
依法行政迎来数字化革新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的制定成为政府自身建设领域的突破性举措。该条例将明确政务数据采集、共享、开放边界,破解“数据孤岛”难题。同步修订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引入立法风险评估机制,要求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开展合法性审查。
涉外法治攻坚战全面打响
面对复杂国际形势,立法计划单列“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专章。除修订《对外贸易法》外,将制定《反外国制裁法实施规定》和《商事调解条例》,构建应对外部打压的法治“工具箱”。值得关注的是,预备提请审议的《出境入境管理法修订草案》拟建立外国人分级管理制度,提升开放条件下的治理能力。
新兴领域立法探索加速
针对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计划明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立法工作”,要求建立算法备案、伦理审查等基础制度。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将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推动全民阅读设施网络建设。
立法与改革深度融合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指出,本轮立法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同步”,对全面深化改革所需的23项法规及时制定修改;二是“立改废释”并举,仅预备修订的行政法规就达12项;三是“重点突破与系统集成”结合,如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与制定单项环保法规同步推进。
根据计划安排,国务院各部门需在年底前完成60%的立法任务,司法部将建立“蓝黄红”三色督办机制。这场覆盖7大领域、涉及160余项法规的立法攻坚战,正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