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5月21日株州讯(刘政权 袁建高 李建秋)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首日,湖南株洲市司法局一场“辣味十足”的座谈会引发关注。20家制造业企业代表当面抛出涉企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四大类17条问题线索,直指行政执法领域“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四乱顽疾。这是继4月24日株洲市启动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公开征集后,针对执法乱象的又一记重拳。
企业“控诉”执法乱象:异地检查成逐利工具
“某地执法部门跨区域查扣设备,不罚够钱就不放行!”“安全生产检查一年来8次,每次标准都不一样!”座谈会上,企业代表将矛头直指趋利性执法乱象。某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透露,其子公司曾遭异地执法部门以“环保不达标”为由查封生产线,最终被迫缴纳30万元“技术改造保证金”才获解封,而整改标准始终未予明确。
数据显示,自4月24日株洲市司法局发布《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线索征集公告》以来,已收到企业举报线索63条,其中“选择性执法”“重复检查”“以罚代管”三类问题占比超70%。值得关注的是,12家企业反映遭遇过“异地执法”,主要集中在环保、安监、市场监管等领域。
《民营经济促进法》赋能,株洲率先建立“三色预警”机制

作为《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后全国首个召开法企直通座谈会的城市,株洲市司法局当场宣布三项整改举措:
建立执法行为“三色预警”系统:对涉企检查频次、处罚金额、投诉数量等指标设置红黄蓝预警线,超限即触发上级部门核查;
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将16个部门的37项检查事项整合为9个综合检查场景,企业迎检次数预计减少60%;
设立“执法观察员”制度:从企业、商会、律所选聘200名观察员,对执法行为实施全程监督。
市司法局局长曹跃良在会上强调:“新法明确禁止‘钓鱼执法’‘罚款创收’,株洲将率先建立涉企执法经济影响评估制度,重大处罚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和营商环境审核‘双把关’。”
从“运动式整治”到“制度性约束”,企业点赞“株洲方案”
“过去投诉像打哑谜,现在扫码就能实时追踪处理进度!”某轨道交通企业法务总监展示“法治株洲”公众号新上线的“执法监督直通车”功能。该平台已接入全市47个执法部门数据,企业可在线提交证据、查看办理进度、评价执法人员。
湖南省工商联调研指出,株洲此番改革直击“趋利性执法”核心病灶,其建立的“企业安静期”制度(每月1-20日非必要不检查)、“首违免罚”清单(覆盖92项轻微违法行为)等举措,与《民营经济促进法》第41条“规范执法行为,防止执法扰企”要求高度契合。
【新闻观察】
当《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度利剑出鞘,株洲市用一场“带辣味”的座谈会、一套“动真格”的整改方案,为法律落地写下鲜活注脚。从公开征集线索到建立长效机制,这座“制造名城”正试图破解一个全国性难题:如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