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深圳讯 记者易全报道】从1月17日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国家质检总局、德国经济和能源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检验检疫局、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公平贸易署承办,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协办的“2018信息通讯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研讨会(深圳)”(以下简称“国际研讨会”),1月16-17日在深圳召开。

(国家质检总局国际合作司韩建平副司长介绍会议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
会议期间,认监委、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德国网络局等参会代表分别就本国信息通讯(ICT)产业技术准入管理和市场监管做了主旨发言。华为、中兴通讯、大疆等34家在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代表就25个技术
性贸易措施议题进行了双边技术交流。
本次国际研讨会旨在进一步优化我国外贸营商环境,形成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长效机制,激发助力地方外贸经济稳定增长的品牌效应。会议重点就欧盟及德国ICT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研讨交流,以为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公共管理资源和企业技术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帮助企业积极有效参与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外磋商,切实维护自身利益。会议同时还启动了“信息通讯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技贸措施公共服务平台”,以方便政企更有效的交流沟通。
国际研讨会是国家质检总局首个在地方围绕出口重点优势产业搭建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2016年11月首次举办,研讨会在推动解决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认证新规后续管理、欧盟新无线电指令实施等技术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反响强烈。
中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第一制造大国,2017年前三季度电子信息产品出口3.77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国外贸出口的33.3%。深圳拥有完整的ICT产业链,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ICT产品研发生产及出口基地,2017年1-11月出口额608.5亿美元,占同期全国ICT出口货值的18.5%。特别是以华为、中兴通讯等为代表的一批深圳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有着强大的竞争力。由于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在国外市场,不可避免遇到国外技术壁垒问题,迫切希望与国外相关部门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
深圳检验检疫局把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作为推动ICT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该局旨在充分依托ICT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做实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与产业的结合,以期服务优势产业的发展。为此他们吸纳了华为、中兴通讯等深圳产业龙头企业作为平台技术支撑单位;通过引入企业高端技术资源以构建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治理格局。目前,深圳检验检疫局与生产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行业协会一起,成立了3大产业工作组,现有平台技术支撑单位28家,技术支撑专家63名。深圳还建立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互通的多层次预警机制,完善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数据库,并依此开展前瞻性研究,及时发布预警以引导和支撑政府与企业的决策,相关工作获得了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和广东省及其深圳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深圳检验检疫局代表回答记者问题)
深圳检验检疫局找准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和产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依托搭建交流平台,帮助企业直接对接国外市场技术准入需求,以有效推动技术壁垒问题的解决。他们还持续跟踪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实验室认证新规(FCC新规),组织来自认监委、检验检疫、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及检验检疫协会的专家研讨谈判技术方案并达成共识,在建立中德ICT技术交流对话机制方面,深圳检验检疫局加快了开展实质性互认谈判工作的各项技术准备,深化务实质检国际合作,中德双方依托技贸措施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了政策对接、信息共享、企业帮扶等机制,以加强中德两国间的政府和技术沟通及其信息双向交流,为企业创建良好应对的软环境,畅通企业与贸易国家间市场技术准入交流的沟通渠道。

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张际文、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德国、美国等国家负责ICT产业管理的20多位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商务部、检验检疫机构、深圳市相关部门、企业等近270位代表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