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 记者陶海青】近日,在杭州举行的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第一次会议上,施一公当选西湖大学首任校长。该会议还确定了西湖大学第一届校董会成员。韩启德等21位候选人为西湖大学首届校董会成员,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担任校董会主席,现年9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

西湖大学走的是高精尖之路,即为培养高精尖人才而创办,这种定位直接与世界前沿接轨,即一开始就是世界一流。这种顶尖人才的磁场效应,像一块块磁铁,构成一个强大的磁场,将吸引更多世界一流人才。这样的定位和展望,寄托着无数中国人追求科学的梦,还有那“科技强国”的梦。
现在,集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和高端领军人才于一身的西湖大学,已经熬过了筹建期,开启正式扬帆起航的时代。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预示着国内新型高等教育模式与机制体制的探索和产生,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充满着中国特色与中国力量。其未来的发展与变化,也关系着这种模式的探索与突破,其有较强的现实示范和引领作用。正如《科学》杂志评论,其有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上的一座灯塔。我们也确实期望,其能够成为民办研究型高校的一个成功样本,为后世留福。
还有,西湖大学的出现与发展,也迎合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还可以与“双一流”建设产生现实共鸣,共同助力“创新性社会”,融入国家发展大潮,为新时代的国家发展精准发力,让各种“一流”成为现实。

三年前,筹建西湖大学的萌芽产生,今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如今又正式成立,扬帆起航。西湖大学能这么快进入新时期,开启新征程,也源于前期的积极探索和稳扎稳打。成立之前,就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为依托主体,开始进行铺垫和打底,慢慢成熟之后,自然而来就能够升级西湖大学。未来,西湖大学也只有延续这种严谨和规范,继续稳扎稳打下去,才能既保证速度,又能保证质量,迎来崭新的明天。
一个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再加上那引领科学潮流的目标,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西湖大学从管理层到一线科研教学工作者,都离不开精英高端人才的身影。管理层方面,除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先生掌舵外,还有许田、仇旻等世界知名科研工作者,这样的管理层次可以信赖,可以期待,他们的梦想与情怀,也浓烈了社会,影响着社会。
至于一线的科研教学工作者,据了解,西湖大学面向全球招聘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前期已经开展了五轮面向全球的优秀人才招聘,签约37名高水平学术人才,预计教师规模到2021年达到210人,到2026年达到3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