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 记者冯勋明 冯超】2018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饮马街办事处上滨河路社区党委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楼院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强化支部建设,从“细、实、微、小”入手,着重解决老党员参加学习服务难的课题,发挥老党员的作用,满足老党员的心理需求,提升老党员的生活质量。
从“细”入手,确保学习全覆盖。对辖区党员按年龄、身体状况“细”分,按照党员自身的情况分A、B、C、D、E五大类,A类为社区工作党员,B类为退休身体状况比较好行动方便的党员,C类退休身体状况不好行动不方便的党员,D类年轻在外打工的党员,E类复转军人党员。探索分类制定党员学习教育考核机制,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要求参加“固定党日”讨论学、“送学上门”聊天学、“微信群中”推送学,相应设置考核标准,到年底,不及格的进行诫勉谈话,并且不能参加各种评优,对表现优秀的进行表彰。引导退休党员做到“活到老、学到老”、“退岗不褪色”,引导年轻党员时刻不忘党员身份。从“细”入手,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今年已开展“固定党日”讨论学4次,“送学上门”聊天学6次,“微信群中”推送学3次。
从“实”入手,确保党员起作用。对C类退休身体状况不好行动不方便的党员,从政治上鼓励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社会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优势,推行“党建+建言献策”活动,通过“上门访+登门听+回门访”,认真听取老党员对社区活动开展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时向老党员反馈。老党员冯里民说:我腿脚不方便,但我非常关注社区,现在我可以通过社区开展的“上门访+登门听+回门访”活动,及时了解社区的动态,并为社区建设尽我自己的微薄之力,我非常开心。对B类为退休身体状况比较好行动方便的党员,开展“党建+志愿服务”活动,实行“岗位化”管理,推行“多人一岗”,根据党员自身爱好和楼院的具体情况,设置“爱绿护绿岗、民事调解岗、安全监督岗、卫生监督岗”,通过党员自由组团岗位认领,明确岗位职责,维护社区稳定。老党员钞玉敏说:我和杨世民、马健等五个人认领了“爱绿护绿岗”,为了给小区增添绿色,在清明节前夕,我们自己购买了花种,播洒在花园,虽然很累,但是看着自己种好的地,好像看到一朵朵花儿对我笑。对D类年轻在外打工、E类复转军人党员,经常通过微信群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开展“党建+岗位服务”活动,积极引导他们立足岗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从“微”入手,确保阵地建设。“楼院微党校”,让党建工作扎根于居民群众中,激活“桑榆党建”。2016年11月,在五一路10号成立了“青微小区党支部”,为了便于老党员学习,2017年8月,开设“楼院微党校”,由社区党委副书记任“楼院微党校”校长,小区党支部书记任副校长,就地域临近、便于走入“楼院微党校”开展活动为原则,由“幸福党建”联盟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织负责人、社科院党员自愿和小区内党员志愿者担任老师,使“幸福党建”联盟单位在职党员和家住小区的党员,利用闲暇时间发挥个人的特长,让“楼院微党校”成为楼院党员教育管理和活动的小阵地,让退休老党员足不出院就可以参加学习。党支部书记说:现在“楼院微党校”已经成为小区党员的“加油站”。每月都有社科院党员来为“微党校”“加油”,保证了“油”的质量品质。
从“小”入手,确保学习效果佳。充分利用楼院“微党校”每月精心设计一个“主题”,若干个“小标题”,每次就一个“小标题”一次把握时间不超过10分钟,人员3—6人不等,采取一人讲或大家议等形式灵活的方式,便于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如:3月份的主题是“践行‘两个绝对’,永远跟党走”,下设“‘两个绝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作为老党员如何践行‘两个绝对’?”、“和平年代怎么样跟党走”。这样的形式改变了过去一言堂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习对老党员的吸引了,提高了学习质量,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