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能找到痛点,找到“黑天鹅”,昭示危险,往往能博得眼球,这是人的天性使然。在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相当艰难的情境下,市场人士往往特别敏感,恨己不能将所有风险点一网打尽悉数规避。“需求”如此旺盛,“供给”自然会跟上,有的论者甚至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吓不住你不收兵之势。大量的此类阅读之后,常常令人陷入不应有的忧伤之中。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尊重危险提示者,尊重专业意见,现实中也是如此。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克鲁格曼及其预言,1996年克鲁格曼在其《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中,预言亚洲将发生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果然来袭。作者和该书都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尊重。这本书两年内发行120万册。克鲁格曼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是因其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方面的研究,但是预言的成功无疑对其获奖大有裨益。
但是,是否所有的危机预言者都那么值得尊重呢?显然不是。因为在庞大的危机预言者和痛点提示者队伍中,也不乏有哗众取宠者、似懂非懂者、故作惊人者、居心叵测者,他们显然并不那么值得尊重。从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国际上对于中国经济的各种预言,至今还令人记忆犹新。什么崩溃、破产、硬着陆、威胁等等吓人的词儿,几乎都用了个遍,但是中国经济硬是几年一个台阶地往上走,那些预言都变成笑柄,而且,预言家们并不罢休,又发出更厉害的预言,比如:这次是真的了!算总账了!等等。
危机和痛点预言者也许认为,因为有人想看,所以我就要说。久而久之,如果有人陈述一些经济中的亮点,反而要么被认为是粉饰太平,要么是认为亮点已现商机已去不足挂齿了。对此,无论对于想说者还是想听者,都应该得到一个提醒:在经济的现实世界里,亮点与痛点同样重要,痛点需要规避需要排除,亮点也需要保持需要发扬;痛点是潜在商机,亮点是显在利润;忽视痛点可能导致危险甚至危机,可怕!忽视亮点则可能导致信心丧失,更可怕!以此推论,只说和只看亮点,显然有掩耳盗铃之嫌;只说和只看痛点,显然又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其结果,都只会丧失对经济世界的全面科学理解,并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和商机的痛失。
在国际经济错综复杂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形势下,安全更是人们的第一需求,市场人士特别重视是否存在威胁其财产安全的痛点和危机,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真正的胜出者,是那些科学全面分析经济形势,并敢于和善于正视经济亮点和痛点,从中甄别和挖掘商机的企业和组织,而不是摸象的“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