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月26日海口讯】1月24日上午,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省人大会堂隆重开幕,海南省代省长冯飞作政府工作报告。并对海南“十四五”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做以下部署。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五年,是海南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12号文件、《总体方案》和省委《规划建议》精神,省政府制定了《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四五”海南自贸港争取2024年底前完成封关各项准备
海南突出制度集成创新,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完成自由贸易港第一阶段制度安排有关任务,争取2023年底前具备封关硬件条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关各项准备。推动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等标杆项目抢占“世界第一”。
突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推动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中长期行动计划。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导向,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企业成长环境。完善营商环境评价考核及成果应用机制,倒逼政府不断转变职能。全面落实自由贸易港集成创新行动方案。开展制度创新成果问效评估。投融资、土地管理、园区建设、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取得突破。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吸引更多科学家、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
“十四五”海南计划吸引免税购物回流3000亿元
海南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交汇点,着眼扩大流量,对内对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对外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成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反应炉”。完善全岛免税销售网络,实现国外商品和国内购买力充分对接,吸引免税购物回流3000亿元。
加快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让中华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吸引求学回流5万人。加快乐城先行区建设,促进国际先进医疗资源与国内健康需求有效衔接,吸引海外就医回流50万人次、不出国诊疗150万人次。加快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吸引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在海南引进中转,推动种业贸易量大幅提升。用好“加工增值”税收政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用好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离岸新型国际贸易、离岸创新创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资外贸再上新台阶。
“十四五”海南增开国内外航空航线160条
提升对国内国际通达能力,增开国内外航空航线160条、达到646条,通达城市增至200个,旅客吞吐量达6000万人。增开内外贸航线20条,通达全球100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66亿吨、增长20%。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建设,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300亿元、年均增长12%。丰富国际交流载体,博鳌成为具有非正式、舒适、和谐会议氛围和田园风光特色的重要政商对话平台。
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泛珠区域、长三角等联动发展。推进港航一体化,实现跨琼州海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环境资源保护等无缝对接。
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地方急需以超常规手段打一场科技翻身仗
打造种业、深海、航天三大科创高地,争取国家实验室落户海南。培育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全国深海科技基地、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和航天重大产业基地。聚集全国热带学科研究力量,攻克若干热带特有疾病。建设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力争创新药突破10个。
拓展“智慧海南”应用场景,在“多规合一”、教育、医疗、应急灯领域领跑全国。积极推动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先导实验区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拓展提速行动,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实现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34%、投入强度达1.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6.2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形成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3+1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
加快国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施质量优化、全城旅游策略,环岛旅游公路、中部热带雨林等成为显得旅游吸引物,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游客人均停留天数和消费额显著提高,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现代物流、医疗健康、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产业规模,突破国际冷链物流、专病康养、国际设计岛等发展瓶颈,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过半。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提升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4000、2000和500 亿元。数字经济均增长30%以上。
培育壮大种业、深海、航天等未来产业总规模超350 亿元。优化升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高端食品加工等三个优势产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
加快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抓好米袋子,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新建改造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引进和培育特有热带水果、观赏鱼、花卉等新品种,推进三棵树等全产业链发展,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和渔民特产,深水网箱数量翻番,建成12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集中培育产业集群,谋划实施一大批项目,建设若干个千亿级产业和一批百亿级园区,重点园区营业收入1.2万亿元,对经济贡献度超过30%。
“十四五”海南将推进“2+4+N”建设格局
海南坚持系统观念,基本实现“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推进“2+4+N”建设格局。“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实现一体化,海口、三亚、儋州、琼海4个中心城市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若干县城率先提质扩容。
推动新型城镇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建设若干100万、40万、20万人口规模城镇。规范有序引导农村地区人口向县城、县城周边、城镇梯度转移集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实施以居民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全岛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实行公共资源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配置的新机制。
“十四五”海南坚持陆海统筹 提升三沙建设和南海服务保障水平
打造生态、宜居、韧性、智能城市。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生态和安全系统,大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升级“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实现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测预警全链条管控。
坚持陆海统筹,提升三沙建设和南海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垦地空间规划、土地利用、产业投资、公共服务和项目建设等一体化。
坚决遏制“两违”新增,基本完成存量问题阶段性整治。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海南推进“‘丰’字型+环线”的多层次路网全线贯通
推进“‘丰’字型+环线”的多层次路网全线贯通,实现全岛3小时通达。两大经济圈内实现1小时通勤,圈内城际轨道交通加快建设。
推进美兰机场三期扩建和三亚新机场、东方货运机场、儋州机场规划建设。形成“四方五港”现代港口群。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3%左右。
实现所有乡镇及具备条件的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国际海缆投入使用,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国内领先。完成全国首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省建设,获得电力核心指标达到全国一流。加快“气化海南”建设,基本实现城乡地区燃气全覆盖。推进绿色智慧水网建设,基本建成海岛型水利设施网络骨干工程。
“十四五”海南让广大人民共享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
海南突出品质为上、特色为要,让广大人民共享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财政民生支出增速不低于“十三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民生特色项目争创全国标杆。
实现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形成开发性和保障性并举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格局。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每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两年内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农村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前列。
解决民生难题。城镇就业每年新增1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加大保供稳价力度,扭转“菜篮子”产品价格在全国居高不下的局面。建设安居型商品住房25万套,以优惠价格向本地居民和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完成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面实现“抄表入户”。每年办成一批民生实事。
以国际教育创新岛引领教育发展。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幼儿园到大学各阶段教育主要指标达全国中上水平。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5年,进入全国前列。培育海南学生“特色印记”成为素质教育全国样板。
“十四五”海南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完善全省三级医院布局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完善全省三级医院布局。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6.5张、执业(助理)医师数3.1人。全面实现“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个,养老护理型床位比例达60%。城镇从业人员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制度有效实施,五项保险应保尽保。形成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梯度救助格局。
“十四五”海南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建设海南文明岛
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特区精神,深入开展文明大行动,建设海南文明岛。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动漫、影视全产业链发展,促进旅文体融合发展。扩大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等全球影响力,办好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推动黎苗“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增强国际化、旅游化元素。省会城市十大标志性文化公共设施工程投入使用,镇村(社区)综合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加快建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十四五”海南统筹发展和安全织就自由贸易港风险防控网
防控贸易、投资和金融风险。建成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牵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全方位管理服务,有效管控走私活动,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评估治理机制。
防控公共卫生和生态风险。实现传染病监测和救治体系在省级、5个重点区域、县级全覆盖,建立境外疫病和有害生物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布局,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提升到100%。防控房地产风险,坚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产调控能力。落实市县主体责任制,稳房价、稳地价、稳租金、稳预期。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预防、救援、处置、保障等协调统一的大应急管理格局。布局建设5个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形成必备应急物资本岛自主生产的能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合理配置基层服务管理资源,规范社会组织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施法治海南、平安海南建设重点工程,不断提升依法治省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基础,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创建全国最安全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中经评论”“走进自贸港”“天下江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