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老龄化又遇少子化 如何破局,以解“养”“育”之需

老龄化又遇“少子化”——

如何破局,以解“养”“育”之需

目前,社会各界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即将公布非常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养老和生育问题的讨论。一边是我国老龄化基数大、速度快,另一边是总和生育率跌破国际警戒线。上有老下有小,不仅关乎每个小家的明天,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怎样看待我国人口变化趋势?年轻父母育儿、养老的双重焦虑该如何缓解?国外应对人口转型的实践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本报记者就此展开了深入采访。

结婚3年、育有一女的杨华女士(化名)最近频频收到母亲发来的消息。要么是陪邻居阿姨遛娃时喜欢上了她的一双小外孙,要么是留在老家工作的杨华的发小怀上了二宝,话里话外都是“催生”之意。杨华理解老人家“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但对于自己这个背着房贷的双职工家庭来说,养一个孩子似乎已是“满载”。

“生二孩,经济上意味着要换大房子和双倍的教育投入,我们负担不起;精力上,我不想放弃工作当全职妈妈,带孩子只能靠双方父母帮忙。”杨华无奈地说。作为一个典型的“421”家庭,杨华的困扰折射出独生子女一代的现实压力——育儿、养老难两全。而透过“小家”看“大家”,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正与生育率低迷两相叠加,成为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现实难题。

数据显示,到2019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388万人。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同时会滋生“少子化”问题。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49,跌破了国际公认的1.5的警戒线,生育水平有进一步走低风险。

一边是“老去”,一边是“不生”,我们该如何跟上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趋势,更好地回应养老和育儿之需?

趋势 “一老一少”之压扑面而来,但我们韧性仍存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多名专家直言,老龄化遇上“少子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更有专家用“扑面而来”形容这一趋势,认为其将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加速到来。

“‘少子化’是很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总和生育率早就低于自然更替水平,这给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人口结构带来了严峻挑战。”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在发言中说。

“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授、乐龄研究院院长杨根来分析,尤其要注意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以及“未富先老”问题。英国等发达国家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用了七八十年,同期人均GDP为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而我国完成这种转变只用了20年左右,人均GDP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现在到2030年之前,我们的养老负担可能会越来越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援引联合国《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称,2019年到2050年,我国人口基础将面临三重转变——少年儿童人口减少,0~14岁少儿人口和比重从2.4亿人、占16.7%降至2.0亿人、占14.2%;劳动年龄人口缩减,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和比重从9.1亿人、占65.2%减至7.2亿人、占51.2%;老年人口和比重增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比重从2.5亿人、占18.1%升至4.9亿人、占34.6%。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面临人口结构的巨大转折。“数十年间,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口数量型矛盾为主,转变为人口结构性矛盾为主。”原新判断。

面对人口形势的变化,人们担忧:“社会如何负担这么多老人?我们会不会面临80多岁仍需外出打工的窘境”“人口拐点就要来了,红利期消失后会暴露更多社会问题”……

在原新看来,所谓“人口拐点”并不尽然,新的“人口红利”仍然可期。“尽管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人口会出现负增长,但切记一点: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原新说,老龄化、“少子化”增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然而机遇犹存:一是少年儿童社会抚养负担减轻,健康和教育整体得到改善;二是劳动年龄人口缩减的同时其规模依然巨大,人力资本积累日益雄厚;三是老年人力资源尚有很大的挖潜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认为,我们有挖潜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空间,“我国依旧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规模庞大的具有基础教育水平的劳动力群体,为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丰富的‘人口红利’。而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将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性力量。同时,我们要看到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保持韧性的关键。此外,我们的人口总抚养比依然较低,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变迁 家庭规模缩小,传统养育观念式微

在被冠以“中国最爱生孩子省份”的山东,85后青年王芳(化名)透露,身边同龄人中有生二孩意愿的,早在政策刚放开时就决定要生了,还有很多人生育意愿并不高。“毕竟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已经变了,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都比较常见”。

每年的出生人口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近年来,这一数据不升反降——2016年和2017年的出生人口分别达到1786万人和1723万人,创2000年以来新高,但之后就陡然下降,2018年降至1523万人,2019年降为1465万人。

除了下降,杨根来还观察到当前各地生育率相当不平衡,生育率高的集中在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而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以及部分重点城市的生育率并不高,甚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背后折射出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曾是深植在老一辈人心中的传统观念,一些年轻人对此却有些“消极”。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说,现在一些年轻人逢年过节不回家,是在躲长辈的催婚、催生。“十四五”时期,我国育龄妇女规模大幅下降,90后、00后将成为生育主体,婚育观念快速转变,少生优生晚生成为年轻人的选择。

知乎用户“Wonder王达”分析,生育意愿下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本质上是一个投入收益平衡和机会成本的问题,即:生育成本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过高了。他同时还表达了养老焦虑,坦言:“儿女对老人的陪伴属性正在减弱,子女成年后与老人天各一方是常态,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子女们不啃老就已经很优秀了。”

据记者观察,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开住的现象十分普遍。而随着父母步入老年,子女陪护老人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人手不足、居住距离远等。

杨舸认为,家庭结构变迁使得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也引起养老观念的变化。我国家庭呈现小型化趋势,成员数量在不断减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的家庭户均规模为3.1人,而该指标在1982年为4.41人。传统的多代复合大家庭逐渐消失,核心家庭成为家庭类型的主体,单人家庭和空巢家庭的比例不断上升。当代年轻人更加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传统家族观念被逐渐边缘化,代际关系重心下移。养老观念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对养老责任和养老方式的诉求更加包容,社会化养老正在被接纳和推崇。

问策 支持家庭,是“养”“育”友好的起点

当老龄化、“少子化”如影随形,如杨华一般“上不能侍父母、下不敢要孩子”的群体最关心的是,能否在“生育”和“养老”两个方面得到更多切实的支持?

杨根来注意到,各地陆续在生育支持方面进行了探索,如北京调整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河南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贵州规定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等原因予以辞退。这些政策的落地效果还有待观察。从国际经验看,政策出台后,生育率变化不一。其中瑞典、法国鼓励生育政策效果较为显著,生育率有明显提升;日本、德国鼓励生育政策效果略小,生育率缓慢提升。这主要和政策出台时间、实施力度以及历史人口控制政策有关。结合全球低生育率国家经验,我国或将从加大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及育儿假期、完善女性就业环境和托幼服务体系、加大医疗补贴等角度给予生育支持。

“生育支持是一个系统工程。”贺丹给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中的支柱地位,扩大保险覆盖面。二是鼓励和支持普惠型托育服务,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三是探索建立工作和家庭平衡机制,倡导创建“家庭友好型机构”。

杨舸亦持相似观点,只有构建全面的家庭支持计划,从婚恋、生育、就业等多层次、全方位地支持家庭生育和儿童成长,方能在适应年轻人价值观念的情况下提振生育意愿。

解决好“幼有所育”之后,我们如何实现“老有所养”?

“首先需要正视问题,当前的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还有滞后的地方。”杨根来举例分析,各地对“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养老模式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养老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表现在行动上就出现了重视社区、机构养老而忽视居家养老。很多老人都感受过养老领域的“冰火两重天”:一方面,老百姓住得起、住得好的养老院一床难求;另一方面,大量高标准、豪华型养老机构门可罗雀。这说明我们的养老服务设施尚不完善、质量有待提高。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居家、社区、机构不是矛盾体,而是共同体。

“老年人不是同质的,是异质的。”原新强调,养老制度安排应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按需施策。例如,老年津贴制度、高龄津贴制度采取以年龄为标准发放方式,忽略了老年人的身体、家庭条件等差异。这种津贴发放方式对于高收入老年人只是锦上添花,对于低收入老年人特别是生活困难老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外,原新呼吁长期照料保险制度尽快成为正式的制度安排。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失能、半失能率高达18.3%,普惠制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难以满足他们的照护需求。

解决“养”“育”之需,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贺丹总结,过去40多年,我国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增强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当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顶层设计也随之调整。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在贺丹看来,一系列决策部署体现了我们对社会变迁和人口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或许应该成为各级政府下一步行动的焦点。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 李丹阳 李 婷

【责任编辑:欧阳雪】

绥芬河公路口岸货运量创新高 智能化通关助跑“加速度”

11月14日早晨7点多钟,黑龙江省绥芬河公路口岸,跨境货运车辆就排起了长队。在海关关员严格监管下,满载新鲜果菜、二手汽车、日用百货的车辆依次驶出国门,勾勒出向北开放通道上繁忙有序的生动图景。据绥芬河海关数据统计,今年1至10月,绥芬河公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123.5万吨,同比增长25%,超去年全年总量;监管进出境车辆10.3万辆次

连城塘前:香菇撑开“致富伞” 整乡推进绘就共富图景

11月10日,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塘前乡罗地村尚福鑫农业合作社的香菇大棚内暖意融融,浓郁的菌香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的菌棒架上,朵朵香菇饱满肥嫩、破棒而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小小的香菇,如今已成为塘前乡整乡推进共富的“金钥匙”。

强电工程轨行设备顺利进场 西十高铁湖北段施工再提速

11月11日,记者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由武九客专公司建设管理、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承建的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湖北段(以下简称西十高铁湖北段)接触网工程轨道车组在天河大桥施工现场顺利进场并完成吊装,这标志着西十高铁全线站后强电工程,即将进入到接触网导线架设的关键阶段,为工程整体建设按下“快进键”。

岂容“数据美容”,“纸面发展”要不得!

有的地方不顾当地实际规划建设产业园,夸大数据,虚报产值;有的地方在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上盲目进行数字攀比;有的地方为了项目上马,在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数据造假……记者近期在采访中发现,通过“堆数字出业绩”搞“纸面发展”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尚未根除。统计数据本应客观反映一地发展真实情况,一旦被“美颜”“整容”,就会失真甚至贻误发展。日前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

民革长沙市委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蒋涤非刘汇出席并讲话

11月5日上午,民革长沙市委会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在湖南宾馆举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湖南省委会主委蒋涤非,中共长沙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汇出席并讲话。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革长沙市委会主委康镇麟致辞。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民建长沙市委会主委李舜代表各民主党派长沙市委会、长沙市工商联致贺词。民革长沙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杨舜尧主持纪念大会。民革湖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范泽容

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取得里程碑进展 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迈上新台阶

11月3日,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迎来两项重大突破,由该中心发起并主导的“中俄数字经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同时,两个由莫斯科大学推荐的尖端技术产业化项目启动在厦门实体化筹建。这一系列进展标志着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框架下的务实合作正在结出硕果。本次揭牌的“中俄数字经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的重要成果。该

教育部重拳规范特殊类型招生!资格审核再升级,严打“曲线高考”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严格特殊类型招生报名资格审核,明确“不得降低报考条件、不得放宽审核标准”底线,覆盖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综合评价招生四类招生类型,剑指“曲线高考”乱象,筑牢公平公正防线。资格审核“全链条”严控通知明确,高校须与各地招生考试机构协同审核考生身份、学籍、省级统考、校考、高考报名等关键信

厦门海渔执法携手科技馆:守护水生精灵 共筑海洋家园

近期,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一大队(以下简称“一大队”)联合厦门科技馆等单位,在科技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及科普宣传活动。知识科普“零距离”一大队走进科技馆,设立宣传摊位,通过面对面知识科普、互动交流等形式,向参观人员生动普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南安山美水库“数字引擎”发力:“山美生活”小程序激活九都库区发展“一池春水”

在福建泉州南安市九都镇群山环抱间,山美水库既是保障下游300多万群众供水、600多万人防汛安全的“生命库”,也是承载乡愁与生态价值的地标。2025年4月,九都镇人民政府打造的低成本、优服务、可持续的“山美生活”小程序正式上线,短短六月便成为激活库区生态、赋能文旅、联结移民的核心载体,书写出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九都答卷”。

完美!湖北境内两座桥梁昨日接连实现跨线空中转体

昨日,两座万吨级的单体大型桥梁桥体,在湖北省内接连实现空中转体,上跨多条铁路线路的高难度“空中芭蕾”。上午,在位于武汉市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的万家咀大桥,重达约1.4万吨的桥体沿逆时针方向平稳旋转54°,精准横跨下方繁忙的武黄铁路线,实现桥梁结构的精准对接。

云南省召开“十四五”农业农村专场发布会 详解六大发展成效

10月20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在海埂会堂举行。会上,相关部门全面介绍了“十四五”以来云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情况,重点阐述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的实践成果,并现场回应记者提问,展现出符合云南实际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十四五”期间,云南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

湖南党政智慧办公平台全域覆盖 “湘办通”引领政务服务数字化革新

一场从纸间传递到指尖直达的办公效率革命,正在湖南各级党政机关悄然发生。“以前在微信群里发布会议通知,总会担心有人漏看消息,回执收集零散又费时,有时还要一个个打电话确认。现在用‘湘办通’发通知,几分钟内就能收到全员回执,效率太高了。”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办公室工作人员深有感触。这份便捷,正成为湖南全省党政机关的工作日常。平台覆盖全省湖南党政智慧办

“耿庄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百年贡蒜打造乡村金色名片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最新公告,对870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承载着辽宁海城耿庄镇百年农耕记忆的耿庄大蒜赫然在列。这张浸润着历史底蕴的“蒜名片”,在斩获2010年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后,再获国家级权威认可。

中西部高铁大动脉实现“全面互联”,武汉西安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

由武九客专湖北公司建设管理,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西十高铁湖北段接入原汉十铁路十堰东站通信信号系统改造施工正式开始,这标志着西十高铁与汉十高铁连接工程正式启动。据了解,西十与汉十高铁连接工程涵盖通信信号连接、轨道和电力供电连接等多个施工内容。

政务AI大模型有了部署指南,两部门联手防止“模型孤岛”

一项旨在规范政务AI大模型应用的国家指引正式落地,为火热政府AI应用划出边界、设定红线。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的工作导向和基本参照。这份指引从应用场景、规范部署、运行管理等方面对政务大模型部署作出规范,强调要统筹推进政务大模型部署应用,防止形成“模型孤岛”,并

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专题调研职业教育 强调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高质量发展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专题调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突出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更好服务浏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肖正波在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调研肖正波先后前往长沙轨道交通职

浙江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全国首例引热议

浙江11个设区市全部出台中小学春秋假制度,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推行此项政策的省份。10月9日,随着绍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意见》,浙江省11个设区市已全部出台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相关文件。这标志着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全覆盖。这项广受关注的政策落地,意味着浙江中小学生和家长望眼欲穿的全省域春秋假正式到来。全省覆盖:政策脉络浙江

创新推进“三化协同” 黑龙江甘南县持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甘南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全县年秸秆可收集量在100万吨左右。多年来,甘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大气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紧密结合,坚持农用优先、多元利用原则,不断在全量还田和离田利用上发力

八天“文化狂欢”!安溪金谷溪岸文艺嘉年华赋美乡村、礼赞祖国

“第一次来大陆,我就把第一站选择在金谷溪岸文艺村,因为之前看到好多媒体的报道,一直很期待,这次来到现场,发现真的是不虚此行,超赞!”来自香港的陈女士一边跟家人视频分享快乐一边赞不绝口。▲金谷溪岸文艺嘉年华系列活动现场国庆黄金周的福建泉州安溪金谷溪岸文艺村,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安溪县金谷镇党委、政府精心策划的“溪岸艺术汇·国庆乐翻天”金谷溪岸文艺

提升治理效能 两部门为社会组织理事会“定职责、明规则”

社会组织理事会决策机制迎来重大变革,民主集中制与一人一票表决成为硬性要求。民政部、中央社会工作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理事会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社会组织理事会的职责权限、决策机制、人员组成和运转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意见》强调,理事会会议必须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确保每名理事会成员平等且充分发表意见,实行一人一票进行表决。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