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扬)正是大茧儿收购的季节,西丰县更刻镇忠信村农户牛立家的库房里摆满了一箱箱蚕茧,虽然入行较晚,但是牛立的蚕茧收购生意却越做越红火,还在县城买了楼房。
得益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西丰县981户像牛立这样的信用户获得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支持,迈出了产业振兴的坚实步伐。同时,县里还通过农村信用体系搭建了涉农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妇女创业贴息贷款、“政银担”、“促保贷”等5个平台,撬动10.4亿元资金,带动蚕茧加工、食用菌、养牛、山野菜等涉农产业蓬勃发展。覆盖西丰全县农户、制度体系完备、成果应用高效、溢出效应明显的农村信用体系,不仅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而且加快了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给孩子说对象都得特意提一下诚信等级
初冬时节,位于忠信村的西丰县更刻镇安逢生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一排排玉米囤里堆满了黄澄澄的玉米棒子。看着越堆越高的粮食山,理事长安逢生乐得合不拢嘴。
作为AAA级信用户,今年,他的贷款额度从30万元增加到了100万元,成了各家银行争抢的香饽饽。
“建设银行上赶着给我贷款,通过查征信、查流水啥的,系统自动给我批了100万元的额度。从银行入户调查到钱到账,前后就一个礼拜时间。这个信用贷款随用随还,没用的钱还不用付利息。”安逢生介绍,今年合作社一共种了1700亩苞米、500亩水稻,有了信用贷款的支持,明年,合作社还准备扩大种植面积。

“现在在我们村,这个信用等级就是名声。谁家要是AA级、AAA级信用户,给孩子说对象时候都得特意提一下,说明他家在村里是大伙公认的正经过日子人家。”忠信村党支部副书记谷立国介绍,一年下来,几大银行在村里的信用贷款有近3000万元,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村里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大茧收购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完善体系 让信用有价使美德有形
2014年12月22日,西丰县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铁岭市中心支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取“银行搭台,政府唱戏”的合作模式,启动了西丰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程。

“银行搭台”,即中国人民银行铁岭市中心支行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搭建西丰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政府唱戏”,即西丰县动员人力、物力进行农户信息采集、信用评级、信息更新完善等基础性工作。
西丰县依据《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建立起党政部门、涉农金融机构、村“两委”共同参与,屯组评议-村级复评-村级公示-人民银行终审的“四步走”信用评级机制。
在村级复评环节,指标主要集中在精神文明领域,具体包括农户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团结邻里、孝敬老人等内容。
“村级复评的评委以乡贤五老评议组织和村‘两委’为基础,为村民综合道德素质打分。评价结果不仅作为文明家庭等典型评选的依据,而且报送给金融机构,作为信用评价的重要方面。”小城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孙占林说。
中国人民银行西丰县支行副行长孙刚介绍,行里根据信用记录、经营能力或经济实力、偿债能力和道德品质等4个方面指标,对农户信用等级进行分值计算,“我们对农户进行经济和品德的‘双重’考量。你看,100分里,道德品质满分20分,占有相当分量的权重。”孙刚指着农户信用评级标准说道。
挑起乡村振兴的两头
作为西丰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乡镇,更刻镇孕育了全市首家信用村、省级文明村忠信村。如今,全镇的6个村都是信用村。
“我们通过对农户进行信用评分、等级评选,直接将信用与金融挂钩,让讲诚信的人获得便利和益处,体会到诚信的价值。用身边人、身边事儿教育引导村民行正事、干该干的事儿。”更刻镇党委书记李波介绍,镇里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融入到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活动中,让诚信在推动乡村振兴中产生价值,有力地牵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

“信用体系建设挑起乡村振兴的两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方面解决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精准投放难题、为产业兴旺引来源头活水,一方面涵养文明乡风,使村民以诚实守信为荣,守礼守规意识不断增强。”西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副主任曹云飞说。
曹云飞表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全县精神文明工作的有力抓手,为西丰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后,西丰县将持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不断提升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供稿:西丰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