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陈爱民)11月26日,在祖国东南福地福州,依然半是秋景半是冬,丛丛兰蕙方抽萼,淡淡茶梅渐著花。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福建运营中心(以下简称:中经联播)一行走访福州永泰乡村振兴践行者、永泰县政协副主席、县村保主任、“中国古村守护人”张培奋与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筱陈。
筱陈说:我与培奋老师相识已久。记得在2014年时,我与他第一次在办公室相见,他带来了一本介绍永泰嵩口的画册。我一边听他的介绍,一边粗略地翻阅画册,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嵩口是个古镇,这位镇党委书记对古村落有着别样的情愫,比较早地关注古镇的保护,并且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推动这项工作,让嵩口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又陆陆续续读看到他的一些关于永泰庄寨保护的文章,更感到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饱含一颗对古村落保护炽热的心。


▲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新书发布会
前些时间,参加了由民间发起的在永泰举办的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论坛,论坛还举行了他的新著《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实践》首发仪式。这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回来后,我细读了这本书,颇为受益。同时,我想到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费孝通是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重刊序言中写道:他当时写这本书,“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尝试什么呢?尝试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费孝通在“乡土本色”开篇就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他要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研讨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培奋老师的这本书与《乡土中国》一样,都是一本通过大量乡村调查写出的一本书。所不同的是,费孝通先生以上世纪四十年代乡村为研究对象,他用27篇文章回答了“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这两个大问题。培奋老师则立足乡村振兴这个大背景,经过调研与思考来回答乡村振兴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次记者见面会上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诚哉斯言!所以我说,这是一本“奋培到村”思想沉淀出的书。

▲张培奋老师陪同中宣部领导考察仁和庄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调查要沉下去,把身沉下去,把心沉下去。培奋老师做到了这点。他在“我们为什么回农村”自序中直言:“我喜欢农村,希望唤回原来那种充满人情味、烟火味的农村”,我读这段话时,仿佛体会到他在言语中表达出的喜欢中的淡淡忧愁,一个唤回,说明害怕失去;为了唤回,他走进乡村,开展了大量的乡村调查。这些年来,他的足迹踏遍永泰的山山水水,甚至走的更远更广。走进了永泰县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庄寨、走进了传统民居、走进了农村宗祠、走进了旧影院、走进了传统民居改造后的民宿,走进了福州晋安区的九峰村、宁德屏南县的龙潭村。在他走进中,接触了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基层干部、专家学者、普通百姓,倾听意见建议。我这样认为,他在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走进”为基础,以倾听为前提。他如一个跋涉者,走走、看看、听听,最终以“想想的方式”,有了这些沉淀出的思想结晶。

▲在环戴云山乡村振兴圆桌论坛上,与温铁军对话
研究要“浮”上来,要在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基础上,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行理性思考、仔细分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读他的每一篇文章,几乎是按照“问题—看法—对策”这样的逻辑思路来写的。比如,他在《宗祠作用大》这篇中,他从“孙君说,宗祠是农村的重要标志。夏雨清说‘民宿是乡建的入口’”引发了对“两者间有何联系”的思考,从宗祠在乡村中的作用以及百姓对宗祠的情感,旁征博引地论证“做强宗祠文化,才能做好民宿产业”观点。又比如,他在《旧影剧院,可以变废为宝的资产》一文中,面对曾经承载一个时代繁荣,一代人的挥之不去的记忆的旧影院, “用吧不敢,拆吧也不敢,修吧又没有钱”的窘迫境地,通过大洋公社文化宫改造这一案例,提出了“文化多元化、文化市场化的”的旧影院活化思路。读他的这些文章,感佩他的分析能力,他能够将大量在调查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开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处方”,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乡村振兴民间论坛上演讲
培奋老师的这本书,文风十分的朴实。没有深奥的大道理,没有深僻的名词,通俗易懂,读来很容易将人带入其中,产生共鸣。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的巧妙。它用了日记体的形式,标明写作的日期,但又不是日记。这样的编排,使得文章短小精悍,便于阅读。哪怕是茶余饭后,只有片刻时间,也可以读了一、二篇。当然,这样的编排,得益于从问题出发,一问题一思考,也与他长期在基层工作有关。农村工作,面对百姓,问题实实在在存在,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实实在在的,管用实用,来不得一点含糊、半点虚假。
读这本书还有个感觉,就是他的直率,能直面问题,直诉观点。如《租房建房那么难、市民下乡道路长》、《永泰、仙游、永春可以连成一线吗》等,虽然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未必苟同,但起码也启迪了思路,引发了我们对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培奋老师做了一件聚沙成塔的事,小问题如沙,培奋将它们聚在一起,从一个个小问题入手,思考乡村振兴如何做这个大问题,收到了以小见大之效。我以为,读一读他的这本书,能够有所获益。

听闻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筱陈常务副会长这一席话,中经联播一行人都感慨万分,对筱陈常务副会长与张培奋主任二位贡献乡村振兴精神,敬佩不已!
2015年时任福建福州永泰县书记决定成立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村保办”,张老师当选永泰县村保办主任。2020年9月张培奋主任被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古村落论坛授予“中国古村守护人”称号,全国只有三人获此殊荣,张培奋主任位列第一。同时,他还当任永泰县政协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员、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福建农大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博士生实践指导老师等职务。他先后在住建部全国传统村落培训班上授课,出席“广州历史建筑国际论坛”并演讲,出席博鳌文创论坛并演讲。曾多次在福建省政协、省市委党校授课,均受到好评。张培奋主任对乡村建设情有独钟,忠于职守做好庄寨坚定守护者,在振兴新农村中,推动永泰庄寨走出深山,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去年以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央视等多个节目跟踪拍摄他的乡村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