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刘衍黎)瓯柑是极富区域特色和历史底蕴的温州特产水果。为瓯柑产业发展,原在派出所上班的石兆昌辞掉工作,与原三垟瓯柑合作社创始人的父亲石金奎联手,参加农业农村部“头雁”培育项目,成为“浙江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全方位提升知识素养和技术水平,致力于瓯柑品质提升,通过打造兼具流通、科技、推广、种苗及加工贮藏的企业功能,发挥合作与协调、纽带、服务的作用,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加速温州瓯柑走向世界各地。

父子联手 汗水浇灌瓯柑树

早在南宋淳熙五年( 1178年),世界首部柑桔专著《桔录》中记述的“海红”公认为现今的瓯柑。据此推算,瓯柑的栽培历史至少有 1300 多年,唐代以来曾列为贡品。由于瓯柑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赛羚羊”的说法。因此,瓯柑是名副其实的地方特产,也是历史名果,传承着瓯越历史文化和一代代温州人的乡情愿景。作为瓯柑原产地,温州瓯海区 被命名为“中国瓯柑之乡”;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在全域实施瓯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瓯柑》 国家标准制定发布,瓯海瓯柑以 4.67 亿元品牌价值,荣登“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

创新网络电商 铸就品牌意识
三垟湿地为瓯柑原产地和主产地,这里种植瓯柑历史余千载,人们世代种植瓯柑,传承瓯柑文化命脉,种植户经验丰富,加之三垟湿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出产之瓯柑品质上承,自古自今深受消费者青睐。
为了瓯柑产业发展,提高瓯柑生产能力,石兆昌结合同村柑农专业户合作,生产经营瓯柑产业,成立了三垟兆辉家庭农场,该农场地处三垟湿地东大垟,石兆昌利用到各大农校学到的知识,结合他父亲的实践经验,日夜不停地对基地进行改造,修筑机耕路,方便田间管理,修筑机埠,三面光渠道,购买新型机动喷雾器,搭建冷藏贮藏库等硬件设施建设。
通过改造后,基地种植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土质也肥沃了,水源更充足,路渠修筑后交通便利、水陆运输更有利于瓯柑生产。他们采用种植硬技型枳砧瓯柑,定点、定向、定规格培育良种壮苗;根据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实施栽培技术。
采用“矮密早”、“速生丰产”栽培法,达到三年结果,提早进入盛果期,对老树进行压上促下,树形以自然开心型进行修剪,增施有机肥,保花保果,选择定量结果法,提高果实商品率。
引进“以虫治虫、以螨治螨”等生物防治,采用生草栽培,适时采收、采前禁肥水、小雪前后定期采收等方法,运用高质量的种植标准进行园区管理。
建园生产全过程按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操作要求实施,基地经过两年时间辛勤付出,半数以上幼龄到今年已硕果累累,亩产超1000斤,产值达4000余元,其它老树,通过更新,也获得了丰产。基地建设从而达到了速生丰收、见效快、高效益的目标。以基地100多亩为支点,带动周边300多亩种植户,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往年,一到瓯柑成熟季节,天还没亮,柑农们背着几大箩筐采摘瓯柑后,会挑着担子到城市去叫卖,卖得顺畅的,也要晚饭后才能回到家,大部分瓯柑都难卖好价,一年收入也仅能养家糊口。

瓯柑要想卖得又快又好,必须打通物流运输、包装最后一公里的瓶颈,石兆昌建造瓯柑冷链系统,并采用电子商务与线下订购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销售。“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瓯柑卖的精致。”他说,以前村民卖瓯柑是用箩筐一筐筐卖,卖相不好,显得不值钱,而他打算论个来卖,卖出服务的附加值。农产品上网销售,必须解决包装和保质问题,这是进军网销市场的首要问题。“那一年跑了10余家工厂,反复协商修改,才开发出给力的包装。”石兆昌说道。他还为瓯柑取名“金坚”商标。

去年开始,石兆昌在许多平台开设了网店。很多国内外客商得知“金坚”品牌瓯柑,纷纷下单购买,这几天,他们正在发一批瓯柑到国外,现在各地下单的订单非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