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2月15日福州讯(靳向有 庄秋风 林建辉 陈金新)在福建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基层党组织正以“火车头”的姿态引领乡村振兴的车轮滚滚向前。福建省各级党组织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探索出一条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八好”工作模式为抓手,以跨村联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乡村振兴公司等新路子为动力的产业振兴之路。

夯实基层党建,发挥“火车头”引领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福建的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党组织正是那个动力强劲的“火车头”。福建省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多次召开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
在泉州市安溪县经兜村,基层党组织以“党建+”为引领,探索老区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经兜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支部+农场+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农旅融合,年旅游营业额突破300万元,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初心公园、枫下书院等文化基础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八好”工作模式,引领乡村全面发展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福建省注重因地制宜,提出“八好”工作模式,即“致富路子好、基础条件好、生态环境好、社会保障好、民主管理好、治安状况好、乡村风尚好、班子建设好”。这一模式为福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指导。
在南平市松溪县花桥乡,基层党组织以“八好”工作模式为指引,通过“乡村振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苦笋产业的发展。花桥乡成立了松溪县众桥强村投资有限公司,对乡域内的苦笋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统一运营和精深加工,打开了苦笋市场,带动了村民增收。花桥乡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科学管护和采挖,实现了苦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跨村联建,打破区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
跨村联建是福建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另一创新举措。通过打破村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厦门市集美区,创新推行连片驻村、组团帮扶模式,通过推动政策措施、发展资源、干部力量向乡村汇聚,有效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集美区的双岭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经过100天的奋战,成功实现了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工,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农业现代化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福建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发挥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领办合作社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在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村党支部领办了寿山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产品等措施,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合作社还通过参加农博会、展销会等活动,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公司,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成立乡村振兴公司,推动组织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探索出了以乡村振兴公司带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在南平市,乡村振兴公司成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南平市采取乡镇控股、各村均股的方式,因地制宜成立乡村振兴公司,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目前,南平共组建133个乡村振兴公司,覆盖1613个行政村,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增收致富。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福建省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措施,实现了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漳州市东山县澳角村,基层党组织大力推行“组织领航、‘两委’领办、人才领衔”的“三领”工作法,推动了海鲜产业的“触网”升级。澳角村成立了电商党支部,以支部为堡垒、党员为先锋、电商为主力,推动海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2023年,澳角村电商销售额达3.5亿元,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安溪县经兜村推动空压机产业的发展,被誉为“空压机之乡”,拥有千余名在全国各地创办企业的经兜人。近年来,经兜村通过引进总部经济、打造特色店铺等措施,推动了空压机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新气象
在党建引领下,福建的乡村治理也呈现出新气象。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福建的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厦门市集美区双岭村,驻村第一书记许才旺通过深入调研、倾听群众声音,找到了解决土地流转难题的办法。在许才旺的带领下,双岭村成功实现了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工,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措施,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