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
一季度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上升
一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8.9%,比上季提高4.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6.5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42.4%,比上季上升8.8个百分点。
央行: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一季度(总第92次)例会于3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今年以来近六成股票私募产品亏损
来自多家第三方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按照最新一期有净值公布的产品业绩统计,今年以来国内股票私募产品有近六成出现亏损。
2021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会议:扎实开展互联网平台监管工作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3月24日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电视会议。会议要求,2021年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有效建设好投诉监测分析系统,不断强化监督执法检查,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工作,扎实开展互联网平台监管工作,深入推进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教育,全面加强党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领导。
产业观察:科技创新引领家电行业智慧升级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1)上,传统家电与物联网、AI的结合更加紧密,智慧家电已经不再是概念,新物种、新技术在各大品牌展台各放异彩。
支持小微企业的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至今年底
为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进一步延至今年底。

年报“成绩单”出炉 化工电子行业表现抢眼
截至3月24日记者发稿,已有421家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其中超过六成的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化工、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突出。
央行继续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延续零投放零回笼
中国人民银行24日开展1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继续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数字人民币钱包能去银行申请下载吗?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上海、长沙等地的国有大行已经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货币钱包,普通客户去这些银行的网点提出申请,获批加入白名单后,就能参与数字人民币测试。
“带病”IPO不能一撤了之
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对‘带病闯关’的,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如此强调。

LPR连续11个月“原地踏步”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3月22日,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3月22日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截至目前,LPR已经连续11个月原地踏步。
LPR连续11个月保持不变 货币政策仍有较大调控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3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3.85%,预期为3.85%,上月为3.85%。


加快发展和完善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资本、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和途径,加快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方式。

信用卡透支利率“解绑”80日 银行按兵不动?
央行“解绑”信用卡透支利率已有80日,但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调查并咨询10余家银行发现,各行基本“按兵不动”,仍采取万分之五的日息计算,也有银行表示,正在研究客群差异化定价,探索更多下沉客户。
信用债扎堆推迟或取消发行 今年涉及金额超3000亿元
今年以来,有905只信用债推迟或发行失败,涉及金额3445.7亿元,而去年同期只有631只,金额为2491.2亿元,数量及规模分别上涨43.4%和38.3%。
外资连续27个月增持——中国债券为什么“这么香”
2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达到31524.69亿元,较今年1月环比增加956.94亿元。至此,境外机构已经连续27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河北平山:兢兢业业十二年 默默无闻“守峰人”
戎喜民是河北省平山县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顶草原的一名巡护员。2009年,他和妻子施树芳来到保护区工作,迄今已坚守岗位12年。

商务部:消费市场呈恢复性增长 实现良好开局
1-2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万亿元,同比增长33.8%,比2019年同期增长6.4%。消费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实现良好开局。
3月份MLF等量平价续作 凸显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3月15日,央行开展每月LPR报价前惯例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次MLF操作是今年全国两会后的首次操作,利率和规模备受市场关注。

开年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主要指标同比增速较高,扣除基数影响,主要指标增势平稳,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多项经济指标猛增超30% “开门红”需理性看待
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2月经济成绩单,主要指标表现相当炫目,消费、投资、进出口同比增速均超30%。宏观经济数字非常好看,但是要保持清醒认识。
开门红!前两月主要宏观数据实现两位数增长
受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主要指标同比增速较高,扣除基数影响,主要指标增势平稳,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