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公募基金营销“跑偏”“娱乐风”后遗症显现

近期公募基金营销出现种种“擦边球”行为。在高位接盘后,亏损的基民有了愤怒的发泄口。在许多论坛和社交平台上,“基金销售误导基民”“卖基金像卖快消品”“投资圈跟娱乐圈有啥区别”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那么,基民投资亏损是否有基金公司过度营销的因素?上海某基金分析师表示,基金投资是严肃的理财行为,与之对应的基金营销应该遵循投资者利益至上的原则,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基金投资的要素、甄别投资中的各种风险。但现在基金营销所使用的各种手段,其目的似乎只有一个——更好、更快地吸引眼球,达到募集资金的效果。

“这种与投资严肃性背道而驰的娱乐风,至少是错误引导基民投资行为,导致其热衷短线交易、频繁追涨杀跌的主要因素。”上述分析师表示,“基民缺乏专业知识,而基金公司是专业投资者,既然是投资者利益至上,那么明知高位,为什么不阻止投资者入场,反而用营销手段引导投资者买入?”

娱乐之风盛行

如今的基金公司直播间,娱乐之风盛行,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将严肃的投资者教育抛诸脑后,五花八门的才艺表演成为竞相效仿的对象。

请明星同台直播,已经满足不了基金公司直播娱乐化的需求。继一些娱乐圈明星纷纷亮相直播间后,部分基金公司动起了基金经理的念头。被专业包装后的基金经理们走出办公室,走进了直播间,吹拉弹唱信手拈来。在各种有意或者无意的推波助澜下,基金经理们的颜值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业绩,成为基民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各种怪象随之而来。一些知名基金经理开始有了自己的粉丝后援团,甚至表情包、宠物秀。而一些亏损的基民调侃说,冲着女基金经理的颜值,亏掉的钱就当直播间里刷火箭、送礼物了。

尽管这些怪象已经渐渐偏离基金公司投资者教育的初心,但在攀比心态和业绩考核双重压力下,一些基金公司却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某基金营销工作人员杨丽(化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如今各家公司攀比直播数据进入白热化。如果只是翻来覆去介绍枯燥的金融知识效果非常不好,甚至有人在留言区直接批评‘不是来上课的’。现在必须加点噱头,就像做电视节目一样,能吸引注意力才有意义。”

杨丽表示,90后是公募基金零售客户的主力军,他们的社交习惯是大家研究的重头戏,各种营销手段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紧扣他们的行为习惯。而从最初的直播效果来看,由于90后基民对基金投资的本质近乎懵懂,但他们对自己的投资决策又十分自信,因此贴近于他们社交习惯的营销手段很容易刺激他们的购买行为,导致销量大增。这也是公募基金公司竞相效仿的根本原因。

“譬如,大家都熟知的一位基金经理,虽然豪赌科技赛道导致业绩波动剧烈,但90后基民几乎将其异化为一种娱乐现象,就像拜锦鲤一样乐在其中。于是业内就会发现,90后基民的购买冲动有时候并不源自于业绩。我们也都知道这是不理性的,但没办法,若不推波助澜,规模就会远离我们。”杨丽感叹道。

记者注意到,一些基金营销过程中还体现出明显娱乐化的特点:直播间引入了相声说基金、天津快板等娱乐圈的手法,甚至还有基金公司让美女主播带队去四川一家火锅店做答题活动,声称答对就有免费肥牛可以吃。

杨丽透露:“直播间里点赞、互动、转发、关注、留存等数据都是被考核的,如果收视惨淡,很难向领导交代。尤其是在公司自身知名度不大的情况下,更是强调必须搞出噱头才能弯道超车。”

另一位基金从业人士更是直言,在利益和规模欲望的推动下,基金行业明显表现出过度娱乐化的趋势,内容越是夸张、出挑,效果越好,合规也要给销售让步。

但渐渐地,基金公司发现,这种刺激效应开始减弱。当亏损开始弥漫时,基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这种盲目行为。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基金公司并没有意识到娱乐化对基民的伤害,反而在刺激效应减弱时,试图强化这种刺激。

部分公司的套路

部分基金公司试图用这些所谓有趣、生动的营销,更快地从90后基民处“圈钱”。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当市场突然大幅下挫、基民们娱乐过后发现自己在“裸泳”时,愤怒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

1993年出生的姜璐是典型投资新手,在2020年底成为一位“纯白女孩”(网络用语:买了大量重仓白酒基金的基民),但此后所买的基金产品净值一路下跌,短短几个月亏损幅度高达20%以上,这令姜璐的情绪异常低落。

“当初就不该为了几块钱的红包去基金直播间。直播间里唾沫横飞,把推荐的基金吹得天花乱坠,不断地讲这些基金产品过往的收益率有多高。一时心动,稀里糊涂就买了,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姜璐抱怨,“现在来看,当时这些基金重仓的白酒股已经处于相当的高位了,可为什么直播时一点风险提示都没有?基金销售和电视购物、直播带货有什么区别?”

对此,沪上一名基金电商销售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作出基金投资决策时应认同“买者自负原则”。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主流平台在基金购买页面都有风险提示,不会置投资者的利益不顾,且在购买之前投资者要进行风险评测,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不能购买高风险的产品,平台尽到了风险教育的责任。

但姜璐并不认可这种辩解。她说,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基金直播中,主持人除了“绘制美好净值曲线的蓝图”外,就是聊天、讲段子,寥寥几句风险提示一笔带过,在直播的亢奋情绪里,其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见。

“基金公司很精明的,用各种手法调动你的情绪,让你的眼球跟着他们制造的娱乐噱头转,那些迷你的风险提示文字,谁还能注意到?就好像某基金公司,带了一头小猪作为萌宠进场,大家注意力都在宠物猪上了,主持人不着重提醒的话,谁还能看到那么小的风险提示文字?”姜璐愤愤地说,“他们把直播带货那一套都学会了,但基金是‘货’吗?可以这样不负责任地推荐给客户吗?”

事实上,在各种论坛和社交平台上,对基金公司乃至基金经理的口诛笔伐正在蔓延。深受基金营销娱乐化伤害的一批90后基民们,逐渐意识到基金产品不同于普通快速消费品,它不仅会让人亏钱,还会因为情绪波动而扰乱自己的正常生活。因此,严肃的投资理念才是正确的基金投资之道。

在基金公司工作十余年的龚竣逸(化名)表示:“基金趁眼前的赚钱效应拼命发新基金,哪里来得及做投资者教育,根本没时间让投资者了解基金经理的风格、了解市场和基金常识。基金公司发行越是用力调动情绪,基民冲动越高,最终基民把被套问题归咎于基金公司以及它们背后的基金经理。”

从严监管进行时

监管层显然意识到了公募基金营销过度娱乐化对投资者的伤害。

近期,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募基金行业投教宣传工作的倡议》,明确指出公募基金管理人开展投教宣传活动时,应注重专业、诚信、合规;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严禁娱乐化,不得与国家相关精神、社会公序良俗相违背;各机构不得开展、参与娱乐性质的相关活动。

“有趣、生动的同义词绝对不是过度娱乐化,尤其是在资管这个行业,娱乐更多是迎合人性,而理性投资往往要克服人性。”龚竣逸说,“这就是个古老的道理,种玫瑰得花,种蒺藜得刺。只有源头流下理性的清水,下游的水才能理性清澈。”

一位数百亿级规模的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其实从基金经理的角度,他们也非常反感基金公司过度娱乐化的营销行为,因为这对基金经理的正常投资造成了很大困扰。

“我们也知道,基金公司的规模和净利润是股东考核公司的指标,是同事们发奖金的依据,所以真的不好说什么。但只要有点良心的基金经理,其实都会明白,基金规模不仅应当和基金经理能力匹配,还要和市场环境相匹配,在高点的时候大力刺激基民涌入,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高点时入市必定是亏钱的,但这一点,大家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上述基金经理无奈地说,“虽然口号上都是‘投资者利益至上’,但在短期收益和长期品牌之间,太多的人选择了前者。”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许多基金公司的娱乐之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日益增长,在销售压力的促使下愈演愈烈,花里胡哨的营销模式与理性专业、勤勉尽责、严格自律的行业准则相背离。不仅如此,部分基金渠道还存在营销外包现象,通过与理财博主合作,传播“教小白、新手、大学生买基金”等爆款文章或视频,推荐产品并进行分销,最后给博主相应的分成。而这种行为,潜在的危害性是惊人的。来源:中国证券报李岚君


【责任编辑:欧阳雪】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战略:构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强国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正寻求突破性的战略支点。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已超越支付工具升级的范畴,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体系化创新,构建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质金融基础设施。以“双中心”架构为引擎,以“货币桥”为枢纽,数字人民币正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

场景革命与金融突围: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范式的战略价值

基于国务院场景战略与宁波保税区创新模式的融合价值分析。在国务院“场景战略”的宏大叙事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已超越支付工具本身,正演变为重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本文以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为蓝本,剖析其如何通过“港口场景+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规避美元依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数字银联”式结算新范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速,外资增配A股趋势明朗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

央行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速17.5%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新增6.47万亿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数据跃升:绿色信贷投向精准覆盖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量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

迈向“货币星系时代”:地缘变局、数字人民币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汇合

我们正站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个历史性拐点。旧秩序的单极格局正在松动,新秩序的多极轮廓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一宏大叙事中,地缘经济风险的激增是催化剂,数字金融技术的突破是赋能器,而像中国宁波保税区+宁波舟山港口所探索的微观制度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实践先声。这三者的深度交织,共同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以“多元共存、生态构建与底层革命”为特征的新征程,其价值与意义远超简单的货币份额之争,

资本市场开放再提速!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化制度型开放 筑牢安全发展双防线

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目标,系统推出三大维度开放举措,构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协同新格局。此次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吸引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共议开放合作新路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突破李明强调,证监会已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管理、投

中国宣布调整对美关税:暂停24%加征,保留10%!

今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关键动能。核心调整内容直击根据财政部官网发布的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10号,此次调整聚焦两大核心举措:暂停24%加征关税:在原税委会公告2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三重突破:关税与出口管制双松绑 商务部详解五大共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披露,中美两国元首近期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经贸团队于10月25-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磋商,就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等核心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核心成果三大突破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原定11月1日加征的100%关税计划无限期搁置。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科创成长层首航!三家硬科技新锐今日登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融资通道再拓宽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

4.36万亿增量“输血”基建!前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占比超8成

财政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同比激增3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专项债券占比达84.5%,达36857亿元,成为稳投资、扩内需的核心引擎。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GDP的3.5%,凸显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决心。专项债扛鼎,期限利率双优化从结构看,一般债券6758亿元(占15.5%),专项债券36857亿元

9000亿MLF“巨量补水”!央行创新操作模式释放三大信号,市场直呼“超预期”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此次操作规模创年内新高,较本月到期7000亿元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叠加10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的1.7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本月已向市场注入超2.6万亿元流动性,稳增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从“政策利率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再突破!全球交易量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占比达8.5%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升至8.5%,较2022年7%的占比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货币。这一数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关键一步,其作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第四位英镑(占比10.2%)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交易量跃升背后的驱动力本次

数字货币桥:构建跨境支付新纪元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落地!5亿资金助力硬科技,利率创年内新低

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本期债券由银河证券牵头主承销,国泰海通联席承销,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仅2.29%,创下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利率最低纪录。利率创新低:市场资金踊跃认购据北交所披露,本期债券吸引浦发银行、华

货币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路径与数字金融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双重可能性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代币化技术与稳定币浪潮的冲击,这一变革既可能巩固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催生全新的金融范式。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决定性力量,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才是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在两级货币体系与代币化的碰撞中,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与自主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探索一条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独特路径。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

国开行19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2.8万亿元总投资

一项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金融举措正在迅速落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不到20天时间里已投放近1900亿元。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这一工具的设立源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上市公司治理新规落地,紧盯“关键少数”明年初实施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迎来重要升级,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对董事、高管和控股股东的全链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针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施全链条监管,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

财政部再出重磅!2026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万亿化债新政加速落地

财政部10月17日最新宣布,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万亿级化债资源精准支持重大项目与隐性债务化解,此举被视为“在发展中化债”的里程碑动作。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披露,此轮提前下达的债务限额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重大战略项目: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2026年一季度开工资金需求;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延续“

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经济冲刺收官

经济收官之战全面打响,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旨在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大宗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更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效能不断显现。受访专家认为,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需要1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总量和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的消费总量。在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领域,增量政策有望密集推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