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
资源共享、双惠互赢 六安市叶集、裕安二区结成教育共建体
按照“资源共享、双惠互赢、全面共建、重点突出”的原则,通过结对共建使裕安区城区名校的品牌效益得到彰显,办学效益得到提升
【发展战略】安徽省六安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达到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省下达生态环境年度考核目标。
【发展战略】安徽省宿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完成全年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发展战略】安徽省安庆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的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带动皖西南、辐射皖鄂赣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进百强、上台阶”的目标要求,明确了今后五年安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大项目。
【发展战略】安徽省铜陵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发展战略】安徽省淮北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把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发挥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区域战略叠加、转型加速推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发展转轨、城市转向、动力转换、共建共享,实现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
【发展战略】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为抓手,聚焦“四高”目标,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和“五大提升行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发展战略】安徽省淮南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经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争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淮南美好家园。
【城市百科】合肥市-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百科】芜湖市-华东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工业基地
芜湖,简称“芜”,别称江城,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华东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工业基地、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总面积6026平方千米。
【城市百科】蚌埠市-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安徽省辖地级市,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1],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46],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百科】淮南市-国家重要能源城市
淮南,古称州来,安徽省辖地级市,国家重要能源城市[1],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中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
【城市百科】马鞍山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要节点城市
马鞍山,简称“马”,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1],是皖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以及新兴移民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城市百科】淮北市-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
淮北,别称相城,安徽省辖地级市,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地处安徽省东北部,北接宿州市萧县,南临亳州市蒙城县、涡阳县,东与宿州市埇桥区毗邻,西连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城市百科】铜陵市-“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
铜陵,简称“铜”,别名铜都,古称定陵、义安,安徽省辖地级市,“中国古铜都”、“江南解放第一城”,1956年建市,是一座新兴工贸港口城市和移民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皖江城市带主轴线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
【城市百科】安庆市-“文化之邦”、“戏剧之乡”
安庆,简称“宜”,安徽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总面积13589.99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千米。
【城市百科】黄山市-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黄山,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安徽省辖地级市,杭州都市圈成员城市,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县、杭州市临安区为邻

【城市百-科】阜阳市-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
阜阳,安徽省辖地级市,简称阜,古称汝阴、顺昌、颍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1],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截至2020年,下辖3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2-3]。全市总面积10118.17平方千米。
【城市百科】宿州市-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宿州,安徽省辖地级市,建设为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区域的新兴中心城市[1],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2],地处安徽省北部
【城市百科】滁州市-“金陵锁钥、江淮保障”
滁州市,简称“滁”,安徽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6]。地处苏皖交界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安徽省东部。
【城市百科】六安市-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六(lù)安,别称“皋城”,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4],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翼,地理意义上的“皖西”特指六安。

【城市百科】宣城市-自古诗人地,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宣城,简称宣,古称宛陵、宣州,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1],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交汇处。
【城市百科】池州市-长江流域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
池州,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1],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城市百科】亳州市-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亳(bó)州,简称亳,古称“谯(qiao)城”,安徽省辖地级市。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发展战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发展战略】安徽省黄山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中共黄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我市“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
【发展战略】安徽省池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发展战略】安徽省蚌埠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河生态经济带,聚力“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全力打造全省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奋力推进蚌埠高质量跨越发展,不断擦亮“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名片。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
【发展战略】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