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

旬阳未雨绸缪全面备战地灾防治

汛期将至,为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旬阳县国土资源局提前介入、主动作为、未雨绸缪,全面备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中国碳排放到达顶峰了吗?

3月21日,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网站刊文称,中国已经接近甚至到达碳排放峰值,这比预计的时间点要早得多。那么,中国碳排放达到顶峰了吗?

安徽男子与情妇合谋撞死妻子 被判处死刑

看似一起车祸,背后却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2015年8月4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阜口路发生一起车祸,一辆轿车撞上了一辆电动车,骑车女子尹某及女儿一死一伤

“河长制”让庐江河流再现生机

三年来,庐江县积极探索实践“河长制”,对所涉环巢湖流域的13条河流进行了多项综合治理,创新建立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全流域生态化治理机制,形成治水新格局,让全县境内的一条条河道逐渐恢复了生机。

安徽76岁农村老妇创业种茶:为儿还债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牛角冲村的一处荒山坡上,76岁的程世莲老人常常起早贪晚,弯着腰身,和请来的村民们一起开荒劳作。两年前还是满目荒芜的山坡,如今已经茶树满园,披上绿装。

宿州:“三品一标”农产品将获补助

近日,我市制订并下发《农产品质量安全补助方案》,决定对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进行补助,并全面施行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产地准出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三品一标”农产品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

长三角六方联动共保太浦河

江苏签订《太浦河流域跨界断面水质指标异常情况联合应对工作方案》标志着长三角地区跨界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增加了新内容。

十年成就“南粤蓝”秘诀何在?

2015年,广东和珠三角的PM2.5浓度分别为34克/立方米和35微克/立方米,双双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一阶段指导标准,与国家“大气十条”考核基准年相比,分别下降13.5%和25.5%。

生态补偿机制顶层设计的重大进展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目的是保护好绿水青山,让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促进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调动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粮食重金属污染频现 最严土壤治理环保风暴将启

由发改委、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多部委共同参与制定的“土十条”(《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经过几十稿的修改完善,目前已经进入方案编制关键时期,有望在今年内出台。

世界气象日 直面未来

人类活动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我们正视现实、共同面对,科学认知气候变化,唤醒各界对气候变化的忧患意识,践行低碳生活,积极行动应对挑战。

保护长江之水路漫漫

长江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的水,假如没有水,长江就变成“长壕”,不叫长江了。因此,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最关键的是保护好长江和长江的水。

74个城市同比环比均有改善

环境保护部今日向媒体发布了2016年2月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安徽 八成财力保民生

作为安徽33项民生工程之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瞄准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去年投入资金32.5亿元,共建成项目13185个,受益人口达4079万。

长江水电站 清洁能源在生态转型中前行

长江下游支流水阳江上,港口湾水电站这几天正开启两台3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全力发电,支撑安徽电网冬春用电高峰调度。这座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大型水电站年发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3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万多吨。

环保部长陈吉宁 治霾已到“第二阶段”

企业排污“环保税法”确保“企业多排多付税、少排少付税”针对有政协委员建议中国要提高环境保护税率引发媒体关注的问题,环保部长陈吉宁11日说,全国人大正在起草环境保护税法,其核心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税,而是为了更好地建立一个“企业多排多付税、少排少付税”的机制。

简政放权为“双创”清障搭台

今年工信部将把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既要精简审批事项,降低准入门槛,为“双创”清障搭台

安徽激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

除沈阳外,多地陆续加码去库存。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村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应当给予其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