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排污“环保税法”确保“企业多排多付税、少排少付税”针对有政协委员建议中国要提高环境保护税率引发媒体关注的问题,环保部长陈吉宁11日说,全国人大正在起草环境保护税法,其核心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税,而是为了更好地建立一个“企业多排多付税、少排少付税”的机制。陈吉宁说,从来没有污染的产业,只有污染的企业,让污染企业退出市场,才能给好的企业留出发展的空间,这些企业才能够专注于其他的创新,专注于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够避免在我们的发展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陈吉宁在回应“新环保法实施后曾引发拖累地方经济发展的争论”的问题时说,目前仍然有一部分干部认为环保和发展是对立的,认为环保是包袱,抓环保就会影响GDP、影响发展,存在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问题。其实,经济发展与环保并不对立,经济进入新常态,就是要解决从粗放式发展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转变。在回答有关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的问题时,陈吉宁表示,现在以块为主的环保管理体制,面临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这项改革将落实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进一步统筹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管理问题,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的建设。陈吉宁同时透露,目前已经有17个省区市提出全面试点或部分试点的意向,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试点,力争在2018年完成这项改革。
大气污染我国治理雾霾已到“第二阶段”正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陈吉宁在回应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问题时说,治理雾霾共分三个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污染的排放量超过环境的容量,这个阶段付出再大努力也见效微弱;第二个阶段是持续治理阶段,但易受风速、湿度、降雨等自然边界条件影响,治理效果会出现波动。”他说,“第三个阶段不再受气候条件、水文条件、边界条件等影响,环境问题得以解决。”陈吉宁说,中国正通过一系列硬举措应对硬挑战,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全年PM2.5浓度等指标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我们能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改进趋势,去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美国NASA卫星也观测到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出现了颗粒物的降低。”陈吉宁明确表示,政府正在推动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要求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接近天然气电厂的水平。他说,“这是一项革命性的变革和举措,颠覆了‘煤炭不清洁’的传统认识,会对解决雾霾问题带来积极影响”。
土地污染、水污染“土十条”将实施城市黑臭水体限期解决谈到土壤污染问题,陈吉宁透露,“土十条”文稿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将报批后实施。“土十条”将分别针对未污染土地、正在污染的土地、已经污染的土地分类做好风险管控和修复。在回答关于水污染治理的问题时,陈吉宁说,去年出台的“水十条”涉及35个方面、238项具体措施,首先要保住好的水,其次对老百姓反映突出的劣五类水体,特别是城市黑臭水体要限期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