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通讯
富裕县:“融媒电商”平台助力农户网上销货
新年伊始,春节临近,正是农产品销售旺季。如今线上销售如火如荼,为了更好的帮助有需要的商家、农户,最近,富裕县融媒体中心在官方APP中专门开设“融媒电商”平台,帮助他们线上宣传推广,销售农副产品。
工信部: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
1月12日,工信部召开全国5G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下一步要提升服务能力,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加强5G网络覆盖,增强网络供给能力。
设计时速620千米!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启用
采用该校原创技术的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当天在四川成都正式启用。这标志着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具备了工程化试验示范条件。
绥芬河市荣获 “全省双拥模范城” 四连冠殊荣
记者近日从绥芬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绥芬河市连续四次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省级“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平阳县《乐创》残疾人之家参与抗疫服务社会
切实保障广大市民平安、祥和过春节,平阳县《乐创》社会服务中心“萧江镇乐创残疾人之家”在平阳县精神文明指导中心、萧江镇宣传办指导下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宣传活动。
用未来眼光与理性约束去开发人工智能
对于人工智能,大众估计都不那么陌生。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简单来说,人工智能目的就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让机器拥有智能,可以做出模糊的判断,而非用于计算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例如一加一等于几。

海外仓,打通跨境物流“最后一公里”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放进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长63.3%。随着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中国企业加快搭建包括海外仓在内的跨境物流体系。
房地产发展,落脚点是民生
“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二
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民航业造成巨大冲击的情况下,由于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力有效,中国民航在全球率先触底反弹,成为全球恢复最快、运行最好的航空市场。
直播平台垄断流量 企业利润遭大幅抽成
直播带货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双十一”“双十二”期间,多个平台创造了新的业绩里程碑。《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福建石狮、安溪等地了解到,鞋服、茶叶、工艺品等行业企业和市场商户利用电商直播、引流销售,为拓市场、保订单、稳产能找到了出路,也为企业找到新的转型方向。

造车故事一再上演 请让创新“再飞一会儿”
造车新势力又添新成员。昨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头部科技公司入局,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生力军。
7.66亿张信用卡用户注意!央行放大招,影响透支利率
央行发布《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
冬春季全国蔬菜供应有保障
近来全国发生大范围寒潮天气,蔬菜价格情况如何?临近春节,蔬菜供应有保障吗?相关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冬春季节全国蔬菜供应有保障,预计节后全国菜价转入季节性下行通道。
地铁的发展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的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有4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33条,运营里程7545.5公里,车站4660座,实际开行列车2528万列次,完成客运量175.9亿人次,进站量109.1亿人次。


多项新进展!我国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捷报频传
记者1月11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拟服务于重型运载火箭的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已取得积极进展。
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达494个 同比增加80%
近年来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全国煤矿仅有3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019年达275个,2020年增至494个、同比增加80%;已有采煤、钻锚、巡检等19种机器人在煤矿现场实施应用。
纺织业外贸回暖的“烦恼”:订单激增 却难以盈利
接近2020年年终,中国外贸顺差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在11月超过754亿美元,这一数字背后,是当月21.1%的出口增速,5月,这一数据尚为负数。
新能源装机占比超六成 光伏成青海第一大电源
截至2020年底,青海电网总装机规模达到403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2445万千瓦,占比超过全网总装机规模的60%,达到60.7%,光伏超过水电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聚焦2021年经济社会热点 恢复式、补偿性增长是主要特征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踏入2021年,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满怀期许。
多部门晒2021民生清单 事关房子、车子、票子
近期,国家发改委、央行、住建部、财政部等部门陆续召开年终工作会议,多个部门的“掌门人”也公开发声,这些部门2021年将重点做哪些工作?又会对老百姓生活有哪些影响?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谈“十四五”环境保护发力点
“十四五”大幕已经拉开。今后五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力点在哪?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寒”中有热 上市公司在寒潮中获“商机”
从西北到东北,从畜牧业到生产制造业,各地上市公司均已做好抗击寒潮准备,生产经营情况如常,甚至还有企业在寒潮中获得了“商机”

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央行定调2021年十大工作任务: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人民日报和音: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 放眼二〇二一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