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脑

人民币稳定币:数字时代撬动全球货币格局的“双轨”创新


作者:李健


当下全球跨境贸易结算依然面临效率瓶颈与信任成本高企,传统体系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拓展的庞大需求。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金融体系的今天,中国正以极具战略眼光的创新工具组合,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全新路径。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多层次、互补协同的数字货币体系,通过“境内e-CNY + 离岸稳定币 + 全球币”的立体架构,在未来的全球稳定币格局中争取关键话语权。


未来,可探索更创新的发展路径:

★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SRMB):服务“一带一路”贸易结算  。

★ 中国版美元稳定币(Panda-USD):激活美债储备,支持企业海外扩张  。

★ 全球货币篮子稳定币(Global Coin):锚定美元、人民币、欧元等货币,初始权重反映战略布局而非现状  。

这些创新将推动形成“境内e-CNY+离岸稳定币+全球币”的多层次体系,在全球稳定币格局中争取更大话语权。

如果上海与香港的双轨体系贯通,一幅更大图景正在展开:东南亚出口商将用人民币稳定币结算橡胶贸易;中东石油商考虑接受人民币稳定币付款;跨国企业通过人民币锚定的RWA产品管理外汇风险。

全球货币格局的 tectonic plates(构造板块)正在数字时代重新调整。人民币稳定币的“内外双轨”,恰似深扎大地的根系与迎向阳光的枝叶,共同培育着“人民币国际化”这棵大树。当大树可以覆盖更广袤的土地时,那27.6万亿美元稳定币流动的星河中,人民币的光芒将无法被忽视。


创新驱动:三箭齐发,锚定未来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SRMB):服务“一带一路”贸易新动脉  

专为离岸市场设计的SRMB,旨在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日益增长的贸易结算需求。其核心价值在于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安全、透明、近乎实时的跨境支付,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与时间延迟。东南亚橡胶贸易商向中国出口时,可直接收取SRMB,即时到账且规避了传统银行体系的复杂流程与汇率波动风险。这为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扮演更核心的结算角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中国版美元稳定币(Panda-USD):盘活巨量美债储备,赋能企业出海 

 Panda-USD是极具突破性的战略工具。它以中国持有的庞大美债储备为坚实后盾发行,其意义远超技术层面。它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高效、合规的美元流动性新通道,支持其海外投资、并购与运营。更重要的是,它激活了“沉睡”的美债资产,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国家外汇储备的利用效率和战略灵活性,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强大金融后盾。

全球货币篮子稳定币(Global Coin):前瞻布局,参与规则制定  

Global Coin代表更高维度的战略参与。它锚定美元、人民币、欧元等主要货币,但其初始权重并非简单反映当前市场占比,而是基于国家长远战略主动设计。这种设计赋予了中国在全球稳定币规则形成阶段的关键话语权,是参与塑造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架构的“先手棋”。它服务于更广泛的跨国企业与机构,提供多元、稳定的价值锚定和结算工具。


双轨贯通:沪港协同,激活生态

上海(代表境内金融深化与监管创新)与香港(全球领先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深度协作,是释放上述创新潜力的关键枢纽。两地规则与市场的有效贯通,将为人民币稳定币构建起安全、高效、充满活力的应用生态:


1.  贸易结算新范式: 东南亚出口商收取SRMB结算橡胶贸易;中东能源出口商考虑接受SRMB作为石油贸易支付选项——人民币稳定币正成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的重要润滑剂。

2.  风险管理新工具:跨国企业可利用锚定人民币或其他稳定币的RWA(实体资产代币化)产品进行高效的外汇风险对冲,管理其全球资产负债。

3.  流动性枢纽新角色: 沪港双城依托其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有望成为全球人民币稳定币发行、交易、托管和清算的核心枢纽,吸引全球资本。


核心创新价值与战略意义

1. 三层稳定币体系的颠覆性设计

境内e-CNY:央行绝对主权,保障金融安全与政策独立性。

离岸SRMB:破解"一带一路"结算痛点(汇率风险、美元依赖),成为贸易润滑剂。

Panda-USD:将被动持有的美债转化为主动金融武器,支持企业海外扩张同时降低外储风险。

Global Coin:超越IMF的SDR旧框架,以算法权重实现动态博弈(如初始高权重人民币吸引早期参与者)。


2. 双轨贯通的乘数效应

上海(在岸金融管制)+ 香港(离岸自由市场) 的协同,可构建全球首个"监管沙盒+市场实验场"双引擎:

香港试水SRMB跨境贸易结算,上海提供实体经济和政策背书;

香港发行RWA外汇衍生品,上海引导央企参与对冲风险。


3. RWA(真实世界资产)的战术突破

中东石油商接受SRMB的关键在于:提供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SRMB结算+香港RWA石油期权对冲,形成完整闭环。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可通过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债券实现,例如新加坡企业发行SRMB票据,吸引持有人民币的非洲矿企认购。


关键挑战与破局路径


挑战领域
破局策略
监管博弈
推动BIS(国际清算银行)多边央行桥项目与SRMB对接,以"监管合规性"换取欧美默许
技术主权
香港金管局牵头构建开源稳定币协议框架,吸引东盟央行加入节点治理(而非由科技巨头主导)
流动性创造
允许中资海外港口、产业园以SRMB计价资产作为抵押品,向当地银行申请流动性贷款
美债资产转化 
Panda-USD采用动态储备证明(PoR),美债质押率随离岸需求浮动,避免挤兑风险


地缘经济棋局落子点

1. 东南亚锚定场景  

联合泰国橡胶局、印尼镍矿集团发行SRMB供应链票据,通过贴现利率优惠替代美元信用证。

2. 中东能源金融化 

在阿布扎比设立"石油-SRMB清算中心",允许油轮凭区块链提单实时兑换黄金或欧元。

3. 拉美资源货币突围  

智利铜矿商以SRMB收款后,可通过香港RWA平台投资中国绿电项目,完成"资源-清洁能源"闭环。


数据支撑的战略窗口期

当前全球稳定币日交易量已突破 $540亿(2024 Chainalysis数据),但人民币相关稳定币占比不足0.3%。

新兴市场美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37个发展中国家外债/GDP超60%(世界银行2024),对美元替代方案需求迫切。

数字技术临界点:85%的央行正探索CBDC互操作标准(BIS 2024年报),此时推出标准化离岸稳定币可抢占协议话语权。


终极棋局:重构全球货币流动性金字塔

```mermaid

graph TD

A[顶层:Global Coin] -->|算法权重调控| B[国际储备资产池]

B --> C[中层:Panda-USD 美债转化器]

C --> D[底层:SRMB 贸易结算层]

D --> E[实体层:e-CNY 经济内循环]

E -->|RWA资产上链| C

```

这一架构使人民币在三个维度同时发力:贸易结算层(SRMB)蚕食美元份额,储备资产层(Panda-USD)转化美债压力,顶层设计层(Global Coin)争夺规则制定权。


结论:我构想的本质是以数字货币为支点,撬动二战后最深刻的货币权力转移。当橡胶贸易商自然选择SRMB结算、沙特油轮接受数字人民币付款成为常态时,那27.6万亿美元稳定币星河中升起的将不仅是人民币光芒,更是一个基于数字韧性的新型国际货币秩序。这需要超越金融技术的战略耐心——正如根系在黑暗中积蓄力量,终将支撑树冠触及星空。


根系深扎,枝叶繁茂:人民币国际化之树


全球货币体系的“构造板块”正在数字浪潮下经历深刻重组。人民币稳定币的“内外双轨”战略,恰似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境内e-CNY如同深扎大地的“根系”,稳固基础,确保安全可控;离岸SRMB、Panda-USD及参与塑造的Global Coin则如同迎向阳光的“枝叶”,积极向外拓展,吸收全球养分。二者协同,共同培育着“人民币国际化”这棵参天大树。


当这棵大树以其创新的形态、稳健的根基和繁茂的枝叶,覆盖更广阔的国际经贸疆域时,在预计未来规模将达27.6万亿美元的全球稳定币流动星河中,人民币所代表的数字价值的光芒,必将成为无法忽视的耀眼存在。这不仅关乎货币地位,更是在重塑全球金融权力格局的数字未来中,奠定中国的关键支点。

【责任编辑:欧阳雪】

郭大成:从云计算到星计算的宇观经济学实践演进

在数字经济向宇宙尺度拓展的进程中,算力部署形态的迭代深刻重塑着经济运行的空间逻辑与资源配置规则。云计算以集中式资源池化模式完成了地面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重构,而星计算通过将算力部署延伸至近地轨道乃至深空,构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不仅实现了技术范式的跨越,更催生了宇观经济学的实践探索。这种以太空为新维度、以全域算力协同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正在突破地球局限的资源约束,重构全球生产要素流动格局,成为数字经济

数字人民币的全球化新征程:以香港为支点构建强货币生态体系

从“技术赋能”到“制度优势”的跨境金融革命。货币形态革命与全球金融格局重塑货币的形态,从贝壳、铜钱、元宝,到纸币、移动支付,其每一次演进都绝非简单的形态变化,而是深刻重塑社会经济活动与产业生态的底层力量。今天,我们正站在第四次货币形态革命的潮头:法定数字货币。作为这场革命的引领者,中国的数字人民币(e-CNY)绝非纸质货币的简单数字化,其与场景产业的深度融合与产品应用创新,正在悄

数字人民币定价货权与物流:构建金融结算新体系的全球战略布局

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择的是一条以国家主权信用为基石、以实体经济为导向的独特路径。在全球资本于虚拟的RWA(现实世界资产)与私营稳定币中狂欢之时,中国正悄然落子于一个更为宏大的棋盘。这并非拒绝创新,而是由国家意志主导的一场金融基础设施的升维革命。其核心路径,已从审慎的“防御”转向了前瞻性的“建构”——通过锚定数字人民币的法定地位,深度融合贸易实体+物流枢纽,打造一套

数字人民币全球化征程:构建未来金融新秩序的"中国方案"与战略纵深

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乎未来全球金融秩序构建权的战略角逐。它沿着“区域合作-生态构建-标准输出”的路径稳步推进,其最终目标,是使人民币成为兼具支付便利性与资产吸引力的全球核心货币。货币的形态,始终与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频共振。当全球经济步入深度数字化时代,作为货币演进的最新形态,央行数字货币(CBDC)

如何构建支撑千万级PB数据的脑机接口超大型数据库

本项目拟建设一个跨地域、超大规模、智能融合的千万级PB数据库系统,旨在为沿线国家提供统一、开放、安全的数据基础设施,支撑人工智能训练、脑机接口研究、区块链应用与Web3.0生态构建,推动数字治理、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构建法币信用与货权信用双支撑的数字金融新范式,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重塑稳定币信任基石

解析3e-DCEP+FT账户+SDRC模式创新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并规避脱锚风险。从"算法信任危机"到"法律-算法共同体"算法定义的规则与法律承载的责任,正在数字金融前沿走向深度的融合,这或许是稳定币未来的真正方向。USDe稳定币在2025年10月的脱锚事件引发了一场“算法信任危机”,单日暴跌34%,导致全球加密市场近190亿美元爆仓。

从美元霸权到新产能锚:论中国创新发展模式的价值重构与全球意义

美元体系的运行逻辑与历史性困境美元作为全球核心货币,构建了以美国国债为信用背书的债务型体系。其霸权依赖三个支柱:石油美元结算机制、全球产能锚定和军事-金融复合体。通过周期性加息降息,美国完成对全球财富的“收割循环”——美元贬值稀释债务,升值吸引资本回流,从而控制资源流向。然而,这一体系的根本前提是美元必须锚定全球核心产能。过去三十年,中国通过制造业升级重塑全球供应链:从“旧三

如何构建万亿级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群 - 长三角脑机接口科技城规划方案

构建一个以脑机接口(BCI)技术为核心,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临床应用和人才培养的全链条、跨区域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项目将借鉴G60科创走廊的成功模式,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整合长三角地区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优势资源,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脑机接口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群

数字人民币的金融创新价值与未来展望

构建宏观进阶与微观定向场景贸易金融产业生态集成协同运营服务的新货币生态。随着数字人民币(e-CNY)试点范围的持续扩大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化,其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正在重塑中国货币体系的未来格局。穆长春所长所提出的发展路径,不仅关乎技术演进与制度优化,更代表了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范式——通过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协同发展,数字人民币正逐步展现出其作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的深远价值,并为全球数字货币实践提供“中国方案”。

突破与重构:论“3e-DCEP+FT账户+SDRC特别提货权”跨境数字金融结算科技模式的创新价值与战略意义

在全球金融格局深度演变与数字技术革命交叠的时代背景下,国际结算体系长期存在的美元依赖、效率瓶颈与地缘政治风险问题日益凸显。本人所主持的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开发的【3e:DCEP+FT账户+SDRC特别提货权】中国数字注册货票金融产品工具系统及其双轨结算场景应用模式,正是一项直面这些核心痛点、旨在破旧立新的系统性金融工程解决方案。它不仅是一次技术应用的创新,更

“人工智能+”掀起价值体系革命 | 吴子敬:从劳动为纲到思想为王

当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的泥板上发现人类最早的文字时,他们意识到,那不仅是符号的诞生,更是“文明锚点”的建立——人类从此得以突破口语的时空限制,将经验转化为可传承的知识。今天,当人工智能(AI)以每秒亿亿次的算力解析人类文明的全部典籍,以生成式智能重构知识的生产逻辑,以自主进化能力突破“工具”的本质边界时,我们正在见证一场比文字发明、蒸汽机诞生更为深刻的变革:这不是技术的迭代,而是文明价值体

破局美元霸权:中国多层次战略与“数字特别提货权DCEP/SDRC”场景金融应用创新崛起

全球金融体系的深层矛盾,源于一种结构性不公:美元霸权。它远不止是货币的主导地位,更是一种美国得以向全球转嫁国内政策成本、获取超额收益并行使“嚣张特权”的地缘政治权力。其三大支柱——政策自主性丧失(他国货币政策被迫跟随美联储)、嚣张特权(无限度制裁与长臂管辖)与汇率风险(全球资产承受美元波动),共同构筑了当今国际金融秩序的核心困境。面对这一格局,中国的应对策略绝非单一维度的对抗,而是展现出

跨境融资革命:香港稳定币+宁波港跨境数字人民币金融结算枢纽重塑中小企业出海之路

当浙江一家光伏企业通过香港RWA平台,用美元稳定币代币化电站资产,72小时内获得中东主权基金2000万美元注资时,一场跨境金融革命已悄然降临。香港的稳定币政策与RWA沙盒,正联手宁波创新的“3e跨境贸易金融数字结算科技枢纽”,构建起一条贯通全球资本与内地中小企业的“数字金融丝绸之路”。一、香港稳定币沙盒:打开中小企业全球融资新通道香港金管局的RWA沙盒以四大试验田精准对接企业痛点: 绿色

中美数字货币博弈:战略差异与未来竞争格局演绎趋势

在全球数字金融转型的关键期,中美两国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发展路径呈现出明显的战略分化。现通过系统分析两国发展现状、核心竞争维度和特朗普政府政策转向的影响,揭示数字货币博弈背后的深层地缘政治逻辑,并为中国央行层面构建数字金融竞争优势提供战略建议。一、中美数字货币发展路径比较1.中国模式:央行主导的法定数字货币体系制度特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央行掌握核心发行权技术优势:e-CNY

探路全球数字贸易新引擎:数字人民币重塑跨境结算新版图

在百年变局与中美贸易关税战交织的当下,全球贸易格局深度重塑,金融科技正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变量。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值此关键时期,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创新构建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科技综合服务体系,为人民币国际化与贸易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可

稳定币:效率与安全的“走钢丝”,如何成为数字经济的真基石?

加密世界波涛汹涌,比特币动辄腰斩,投资者晕头转向。这时,稳定币如一座数字孤岛,凭借“1美元=1稳定币”的锚定承诺,成为加密资产中的避风港。但这座孤岛是否真的坚不可摧?稳定币的崛起,既是金融科技浪潮下技术创新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支付体系与资产数字化转型需求的真实映照。作为区块链技术与传统金融稳定属性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以智能合约为骨架、锚定机制为核心,在解决加密资产价格波动难题的同时,也为跨

2025全球稳定币博弈:美元扩张、人民币主权反击与香港破局

稳定币市场在2025年迎来历史性转折点,其规模已突破2500亿美元,年交易额高达7.3万亿美元,甚至超越Visa和万事达卡交易总和。这一曾被视为边缘创新的金融工具,正在重构全球资金流动的底层逻辑。当Solana区块链上的稳定币转账费用降至0.00025美元,到账时间从传统跨境支付的5天缩短至几分钟时,一场静默的金融革命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场革命触及主权货币核心利益,引发各国监管围堵与技

郭新生:宇宙经济脑的大成智慧

当钱学森在病榻上摩挲着那本泛黄的《工程控制论》时,这位"中国航天之父"的目光或许早已穿透了大气层。他毕生探索的"大成智慧",不仅是一种融合科学与人文的思维范式,更像是为中华民族埋下的一颗文明种子

南沙金融30条破局:DCEP+SDRC双轨结算重构全球贸易新秩序

当关税壁垒与美元结算成为国际贸易的“双绞索”,一种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四方易货系统,正在广州南沙悄然重构全球贸易规则。在“南沙金融30条”的政策东风下,广州新型易货贸易跨境数字金融结算平台以“白名单机制+四方架构+DCEP/SDRC+FT帐户结算”的创新模式横空出世。这一系统不仅破解了传统跨境贸易的深层梗阻,更成为南沙打造“面向世界的金融开放枢纽”的关键支点。

郭新生:稳定币如何激发全球货币新博弈?

当比特币的疯狂涨落让投资者心惊肉跳时,稳定币正像金融界的"双面间谍",一边打着"价值锚定"的旗号游走于传统金融与区块链之间,一边悄然改写着全球货币版图。这场看似平静的数字革命背后,中美两大经济体正展开无声博弈,而整个世界都被卷入这场充满机遇与危机的浪潮之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