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7月10日北京讯(张佳乐 刘莎莎)面对消费领域的关键掣肘,首都北京亮出近十年来最全面的消费提振方案。
7月1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这份包含24条具体措施的行动计划直指消费领域痛点难点。
方案设定明确目标:到2030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全面提升全球消费资源配置能力。
“方案把握消费热点需求,聚焦消费领域裉节难点,同时突出北京特色。”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政策制定特别注重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
住房与汽车消费新政
作为本轮提振消费的核心举措,住房和汽车领域政策调整引发广泛关注。

在住房公积金使用方面,方案实现双重突破:支持缴存人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研究制定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政策。
“这将显著降低购房门槛,减轻前期资金压力。”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解读称,“既提又贷”政策能满足更多住房刚性需求,而“带押过户”则能减少二手房交易环节和时间成本。

汽车消费生态同样迎来重要调整。方案明确将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更好服务家庭用车需求。在当前北京普通小客车指标摇号中,家庭中签率仅约1%,个人中签率更低至千分之一水平。
同时,方案还着力拓展汽车后市场消费,包括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领域。特别计划在京津冀范围策划组织新能源汽车系列赛事,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活力。
居民增收减负组合拳
收入是消费的基石。方案将推动居民增收减负置于首位,提出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目前北京市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420元,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6.4元。
工资性收入增长方面,方案要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特别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基建领域,将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更多劳动力增收。
财产性收入渠道也将拓宽。方案支持证券交易所、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丰富交易产品类型,鼓励上市公司合理提高分红率,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增加投资产品供给。
新消费场景培育
方案前瞻性布局新兴消费领域,提出培育“谷子经济”等新消费增长点。

文商旅体融合成为核心战略。北京将推进环球影城二期、“两园一河”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出中轴线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打造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主题旅游线路。
体育消费方面,依托“双奥之城”优势,北京将培育100项精品赛事体系,包括20项国际顶级赛事、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50项本土影响力赛事,打造“双奥100”品牌。
健康消费领域,方案明确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全市互联网诊疗量达111.59万人次,同比增长44.98%。
优化消费环境举措
方案着力破解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
在便民服务方面,北京将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针对预付式消费风险,方案加强对体育健身、美容美发、餐饮服务、非学科类课外培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同时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完善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
方案还特别提出对新模式、新业态坚持包容审慎管理,探索更多消费场景“一件事、一次办”。精简展会审批流程,持续实施“一馆一策”,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
监管创新与效能提升
在监管方式上,北京市已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全市非现场检查量占比提升至42%,通过视频AI巡查、数据比对等方式,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现场干扰。
扫码检查制度全面实施,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扫描营业执照二维码记录检查行为。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扫码检查29.3万次,重复检查、低效检查提示阻断成功率达88%。
“这些创新监管措施将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监管效能。”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特别注重便利企业高效办事,缩短项目审批周期,释放商业创新活力。
随着24条措施逐步落地,北京消费市场将迎来结构性变革。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北京住房消费新政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示范,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城市跟进公积金政策优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则强调,取消汽车限购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北京此次指标配置优化是重要突破。
在监管创新与消费新场景的双重驱动下,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正进入快车道。未来五年,随着环球影城二期等重大项目建成和“双奥100”赛事体系培育,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将重塑全球消费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