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的酒饮料行业出现了颇为奇葩的格局——高端白酒量价齐升,而啤酒、葡萄酒、黄酒等大众消费品则业绩下滑。
白酒子行业今年表现靓丽,带动了整体白酒类股票呈现上行态势,是整体食品饮料板块大类中唯一的正收益板块。多说无益,看看中泰证券分析师胡彦超在8月31日发布的研报中提供的数据:
白酒子板块上半年涨幅高达20.63%,排位第二的肉制品板块则为下跌3.21%。
白酒板块的收入和利润仍继续保持双位数以上增长,其中收入同比增长12.43%,利润同比增长12.82%。板块整体预收账款达到222.70亿元,同比大增164.53%。其中,高端白酒茅五泸实现两位数增长,预收账款处于历史高位。
相比之下,啤酒、葡萄酒、黄酒等大众消费类酒饮品的业绩则相当惨淡:
啤酒板块净利润跌超20%。上半年整体板块收入为251.49亿元,同比下降8.65%,环比下降4.96%;净利润为16.31亿元,同比下降22.60%,环比下降9.57%。
黄酒及其他酒类板块上半年收入下滑近20%;实现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85.17%。
葡萄酒业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个位数下滑,二季度业绩还出现了负增长。上半年板块实现收入35.95亿元,同比降低2.11%,净利润6.84亿元,同比下降5.96%。
因此,中泰胡彦超总结称:“以茅台、五粮液和老窖为代表的一线白酒复苏态势明确。而啤酒、葡萄酒等收入和利润增速同比继续大幅下滑。”
同样是酒,贵的反而比便宜的卖得好,这是为啥为啥为啥呢?
其实,华尔街见闻的粉丝对这种现象已经并不陌生了。我们之前已刊发多篇文章,指出啤酒行业令人讶异的困境。根据管理咨询公司贝恩 (Bain & Company)和全球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联合发布的报告,2015年,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当中,面向蓝领阶层的产品消费下滑最严重。
其中,啤酒等典型快速消费品产量均负增长。以消费金额计,啤酒下滑3.6%,方便面下滑12.5%。更为诡异的是,廉价啤酒的消费下滑程度甚至明显高于高端啤酒。
海通姜超曾分析称, 典型快速消费品产、销量增速下滑最直接的原因来自购买力水平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第一,08年以来人口增速降趋缓;第二,用工需求增速放缓,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年见顶回落,三大主要城市圈新增人口在10、11年后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第三,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拖累消费支出。
展望下半年的发展前景,中泰胡彦超认为,啤酒、葡萄酒等收入和利润增速同比继续大幅下滑,改善仍需时日。他看好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
目前高端白酒库存水平合理。我们认为下半年高端白酒量价齐升格局有望延续,全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具备较高确定性,同时具备品牌和渠道双重优势的二三线优秀酒企也有望继续保持良性增长。
黄酒行业预计仍面临短期压力:
黄酒消费的高区域依赖性(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短期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
至于百润,对照美日发展经验,我们认为,预调酒行业空间仍大,库存及费用率承压是短期矛盾,今年推出两大新品,库存彻底去清后公司仍有望享受高增长红利。
但是,葡萄酒行业就。。。
基于海外禀赋优势和深厚文化根基,我们认为,这种趋势短期不可逆转,而关税减免红利持续强化进口酒性价比优势,未来进口酒有望与国产葡萄酒平分秋色,短期来看全年行业实现增长不易。
以下为中泰胡彦超提供的酒类企业财务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