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贺大均 柳璌 殷永权 柒先亮)
当最后一批精密机床的包装箱在10月19日深夜撤离琶洲展馆,一场持续76小时的“全球最大撤换展工程”随即拉开帷幕。10月23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以“品质家居”为主题震撼启幕,2.5万个展位、超1万家参展企业、51.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共同构筑起一场融合创新设计与绿色低碳的家居产业盛宴。这场被业界称为“魔术换装”的极限操作,不仅刷新了全球会展业撤换展效率纪录,更以中国制造的“含新量”与“含智度”双提升,向世界递交了一张“中国智造”的硬核名片。
76小时极限换装:全球会展业的“中国速度”
从第137届广交会开始,展馆撤换展时间被压缩至76小时。这意味着,上一期展品的撤出、展具回收、展位拆除,与下一期展位的搭建、展具配备、展品上架必须环环紧扣。据组委会数据,每届撤换展需投入9.8万人次、1.3万车次货车、1500台各类机力,昼夜奋战方能完成这座“商贸航母”的换装。

“这里已是全球家居产业采购的‘必到之展’。”广交会新闻发言人指出,第二期聚焦家庭用品、礼品及装饰品、建材及家具三大板块,展览面积均超13万平方米,吸引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覆盖全球超九成国家和地区。
智能产品井喷:从“工具”到“管家”的跨越
走进恒林家居展台,一款内置脊柱生物力学实时优化系统的智能办公椅前,采购商排起长队。12分钟科学揉捏、42℃黄金温控、第二代滑翔运动系统……这些曾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标配。
海尔冰箱的展台则更显“未来感”。其AI全空间保鲜科技产品搭载自研AI保鲜大模型与Deepseek深度融合技术,实现“能听会说”的智能交互。“我们这次的主题是‘AI生活,智慧全球’。”海尔海外电器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庆福透露,基于场景化创新产品,预计海外业务全年订单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本届广交会共设175个产品专区,其中智慧类专区达18个,现场展示智能产品超35万件。首设的智慧医疗专区中,医疗机器人、智能监测诊断设备等创新成果吸引全球目光。
模块化建筑革命: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
在建筑领域,中国企业的解决方案同样颠覆传统。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首次参展便推出“山居”“云旅”系列模块化建筑产品。“建房子就像搭积木,抗震性能经专业验证,安装精度达±2mm,工期缩短1/3,建筑垃圾减少75%。”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大国工匠”、中建深装总工程师曹亚军介绍,其产品搭载全屋智能家居和安防系统,实现“拎包入住”。
这种“绿色+智能”的双轮驱动,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新标签。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指出:“中国制造的优势不仅是规模和成本,更在于持续引入新技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系统性跃升。”
全球合作新机遇:设计“化学反应”背后的产业升级

广交会的舞台,也是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缩影。首次参展的韩国设计公司DESIGN by负责人Choi Taeok感叹:“中国制造业从代工向自主品牌转型升级,为韩国设计带来了绝佳合作契机。”他期待通过面对面交流,将全球化设计理念融入中国产品,实现“1+1>2”的效应。
这种合作需求并非个例。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34%。新兴产业相关题材企业达4134家,服务机器人专区具身机器人企业较上届增长47%,上海智元、深圳越疆等头部企业悉数亮相。
系统竞争力凸显:从“市场反馈”到“迭代优化”的正向循环
广交会的火爆,折射出中国外贸的强劲韧性。周密分析,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使中国产品能更精准响应市场需求,而“技术赋能—用户体验—迭代优化”的正向循环,则是中国制造系统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这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国际市场‘含金量’持续增强的底气所在。”
目前,广交会线上平台常态化运营,采购商既可线下体验产品,也可通过APP获取展位导航、企业介绍、即时沟通等服务。500余场新品发布活动、19场主题论坛、27场“好宝、好妮探广交”展示活动,共同构建起一个高效对接、创新涌动的全球商贸生态。
当76小时的极限换装化为展馆内璀璨的灯光,当智能产品的蜂鸣声与采购商的惊叹声交织成曲,第138届广交会第二期正以“品质家居”为名,向世界讲述一个关于创新、绿色与开放的中国故事。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中国制造进阶的注脚,每一次握手都可能孕育全球产业的新机遇。正如展馆内那句醒目的标语——“遇见世界,看见未来”,中国智造,正以硬核实力领跑全球新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