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一”活动已举办八年,网络购销如火如荼,但不良现象也不少:刷单、造假、欺诈……在电商产业主体中,平台“一家独大”,种种现象、问题指向多年痼疾——电商“潜规则”。小编今天与大家谈谈“刷单刷好评”!
提到“刷单刷好评”,这已经不是一个很新的话题了。自从去年爆出双十一的“先涨价后降价”内幕后,诸如:造假、欺诈···刷单等电商“潜规则”也层出不穷。面对如此泡沫般的刷单海量数据,虽2015年双十一当天成交额达912亿,但其退货率也高达63%(574亿),所以着眼今年的1207亿,我们很难想象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刷出来的?!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表示,近年来,网络失信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虚假交易、刷单炒信、恶意差评以及滥用、泄漏和倒卖个人信息等违纪违规行为,破坏了网络生态环境的正常秩序,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样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指出,目前“炒信”已呈现出职业化、专业化的特点,组织内部分工明确,有独立的行规、准则,产业链规模越来越大,对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危害越来越突出,为防范“炒信”泛滥,许多电商平台已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但从消费者反映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李聚合介绍,目前,在《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书》的框架下,将建立并定期共享“炒信”黑名单。针对组织、参与、协助“炒信”的各类严重失信主体建立“炒信”黑名单,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共享“炒信”黑名单信息。“炒信”黑名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为“炒信”行为提供账户服务,数据服务,技术服务,物流服务,资金服务,信息服务的单位、个人、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内容。
对于涉嫌违法违规的“炒信”黑名单,会被推送给企业、执法部门等单位,对“炒信”主体的刷单组织者进行联合惩戒。惩罚主要有限制新设立账户,屏蔽或删除现有账户,限制发布商品及服务,限制参加各类营销或促销活动,扣除信用积分,降低信用等级,限制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限制账户权限权利,降低搜索排序,限制严重失信寄递物流企业入驻电商平台,辞退并通报建议同业机构不予录用严重失信寄递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等,查封或删除社交媒体帐号,限制网络广告推广等。

尽管在双十一之前,国家发改委曾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顺丰等八家企业代表共同签订了《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书》。但仍有不在少数的平台在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全的前提下,依旧挺风走险,他们为2016年的那1207亿交易额应该贡献颇丰吧!泡沫般的交易额不仅仅是对消费者带来很大的误导性,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对一些参与刷单的中小商家来说,也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获利的往往是那些黑心平台和极少数的大商家。
来自嘉兴的一位网店商家黄先生没有想到,带着开网店打通线上销售渠道的想法,让自己在一年多时间内亏损了五六百万元:去年“双十一”期间,黄先生开始尝试用刷单增加店铺的信用等级,他周围的朋友也有三四成存在刷单虚假交易。他对记者表示,当别人都在刷单你不去,就等于被动等死,但高额的刷单费用对于中小商家而言,则是主动找死。他给记者计算,每刷一单要有真实的成交费用和物流费用,例如售价200元的旅行箱,每一单刷单成本高达几十元,其中电商交易的真实佣金让中小商家越来越亏。“一开始平台根本不管你是不是刷单,只要能赚到佣金就行。”他说的佣金是电商平台对商家在网上交易的抽成,他的佣金成本为收入的5%左右。被纵容的刷单现象,成为佣金高企的导火索。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日前表示,今年工商总局部署了网络专项治理行动,针对网络集中促销不规范、限制排斥竞争等行为进行了治理。例如刷单炒信冲击了网络市场体系,呈现多样化、隐蔽性强等特点,有个别刷手规避后台监控提供直接服务,通过自买自卖提高销量。

刷单问题有多严重?韩都衣舍电商集团甚至在今年新三板上市挂牌的招股书中写到:随着服装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存在“刷单”、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恶劣竞争行为,对市场秩序造成了影响。平台过高的推广成本使商家亏损难以承担,电商平台纵容刷单、造假、漏税的危害严重,更是损害消费者利益,侵犯了诚实守法的经营者利益。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很多企业不堪亏损,退出电商平台。这一连串看上去滴水不漏的造假,网店交易金额虚高,实际上只是虚拟数据在空转。
什么是「刷单」?一句话,就是用极小的代价换取虚假的购买行为。类似双11这样现场直播成交额形式,永远不会去直播后续有多少订单遭遇退货退款,海量的订单被确认后,庞大的交易额也变随之诞生。

对于店家来说,如何刷单也是门学问比较常见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品牌方花钱雇人刷单,给刷单的执行人提供千分之一的资金占用受益来回报,一般来说,刷单费用与商品价格成正比,有媒体报道显示,刷一个单的佣金至少在2元以上,为了长期规模性刷单,有平台甚至设立了刷单套餐,存钱越多折扣越大,还有打折扣的返利优惠等。不过这些行为从整个交易流程看是没什么问题,从订单产生到交易付款,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
第二种就是平台参与刷单造假,相比第一种少了很多,这需要品牌方有足够的能量来让平台为其贡献流量,当然,这种也可能存在误伤,即产品非常吸引眼球,平台刷高预约量来制造热闹景象,几年前的「锤子手机刷单」正是天猫自己去修改代码使数据扩大了3倍导致,在不少数码产品众筹平台上,平台给创业者制造刷单高潮已经屡见不鲜。
还有一种是给对手刷单,并且刷的非常明显,目的大概是抹黑对手制造话题,刷完后立即制造对手的刷单负面新闻,从而削弱其竞争力……这有点类似在百度疯狂点击竞品的广告,让其多付费用一样……都属于比较另类的玩法。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刷单问题,作为国产手机的权威者——华为来讲,今年双十一期间给公众做出了表率。今年双11,陆续有魅族,小米等知名手机品牌刷单的新闻爆出,这是让华为荣耀开始决定直播交易以示清白的动力之一,后续出炉销量排行,也侧面证明了不靠刷单,同样可以做出不错的业绩。
所以综上所述,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加大对各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争取能学华为荣耀一样,提高交易过程透明度,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可供选择的销售数据,买到货真价实且称心如意的商品。同时也是挽救中小企业于泥泞之中,惊醒众多替不法平台牟利的失足市民,鼓励更多的企业用实际行动创造业绩,而不是依靠刷单来自欺欺人,骗取信任与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