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飘蕾服饰有限公司的会议室中,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中国服装定制委员会主任杨金纯、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副院长林欧文、市经信委行业处处长陈焕权、还有商会的会长、行业决策顾问、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监事会成员,以及部分涉及服装定制的理事4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为“打造中国个性化定制基地”而展开激烈讨论。
“中国服装,期待温州服装的再度崛起!”
杨金纯 对温州的服装界同仁们这样说道,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从北京行业领导、专家的口中提起。在这一天的会场上,杨金纯说,他很高兴又再一次看到了温州服装团结的力量。
随着报喜鸟、法派、乔顿、夏梦等一大批服装品牌企业的个性化定制业务越推越红火,每个企业都在摸索中拥有各自忠实的粉丝群体。而随着更多的个性化定制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温州服装的个性化定制已不知不觉间拥有了行业集群优势。此时,相应的标准、集聚的效应、品牌的形象便渐渐提上议程。
在整个会议中,大家发言积极、激烈,并在不断有观点碰撞。但最终在做好“产品”、做好“服务”仍然是大家最大的共识。
大家表示,当前对于个性化定制,当前最重要的便在于整合供应链资源,以及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而未来,大家期待,温州服装的个性化定制能形成集聚的效应,为温州服装的区域建设,添一笔浓墨重彩。
很高兴温州服装分享到定制新红利
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 杨金纯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存方式,模式好坏由市场检验。但是,把政策导向运用到极致,并从中分享到红利,是每个优秀企业的敏锐之处。我们要关注在当前国家经济转型时期的政策导向,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红利。很高兴,温州服装在这一轮转型中,已经分享到定制的新红利。
在今天的会议上,我再次看到了温州服装集聚、团结的面貌,相信在接下来,会再次看到温州服装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个性化定制需要软实力
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副院长 林欧文
当前,服装个性化推广在硬件上已没什么问题,许多企业均已试水,并做得很好了。而在软件上则有待加强。随着标准化改革如火如荼展开,产品的标准才能展现产品的先进性,甚至要包括产品的特性。因此,制定团体标准非常重要。
鼓励有规模效应的定制
市经信委行业处处长 陈焕权
不久前,我刚从杭州回来,在省个性化定制试点企业中温州企业占了6席:夏梦、报喜鸟、庄吉、红蜻蜓、康奈、巨一,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当前,我们所说的个性化定制,应该与过往的小作坊,小打小闹的定制区分开来。像我们的这6试点企业中,都是有规模效应的定制企业。因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可以形成产业,形成市场的。我们要搭建好平台,行业报团发展,同时引导消费、培育消费市场。
我们在走向未来的路上布局
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池慧杰
定制是未来,未来还没有到来。此时,拷问的是在走向未来的路上,我们该如何布局?当前,我们还处于孵化阶段,智能制造只是补充,并不是我们的装备竞争,研究产品、做好产品仍然是我们努力的关键。
我们的许多企业走在定制布局的路上,目前,对于个性化定制而言,最需要解决的库存成本与定制成本之间的矛盾。
这是工业化的个性定制
温州市服装商会决策顾问 陈敏
目前我们所说的定制,并非完全的、无限制的、天马行空式的个性化定制,而是在有限范围内的个性化。因此,我们的定制从根本上,属于工业化定制,借助于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完成,将分散的订单集中到规模化的企业中生产。因此,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有了标准,才能够让定制的路走得更远、更顺。
“标准”能更好推广定制
温州市服装商会决策顾问 郑晨爱
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温州服装早已看到定制市场的空间。温州市服装商会早在五六年前,便在北京服博会论坛上公布,温州有一大批企业率先推出定制业务。个性化定制是预约式消费,是环保的、能降低库存的消费,是服装业消费升级的表现。而“标准”是让这项业务得以更好推广的前提。
定制不可盲目模仿
夏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孝祥
当前,整个社会在大力宣传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也有许多企业想效仿,我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每个企业的环境、优劣势不同,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可盲目模仿。
报喜鸟今后可承接同行订单
报喜鸟集团副总裁 邱成奎
个性化定制本是小范围业务,而报喜鸟的智能化定制,则是探索实现个性化与规模化的融合。通过多年的努力,企业终于通过“云翼互联”项目建设,将全品类服装定制时间缩短为7个工作日。成为2016年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接下来,我们就是要打造全渠道运营的商业闭环,打通上下游产业,构建新生态产业链,实现“以销定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届时,我们报喜鸟就可以承接在坐同行的个性化定制订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