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速快递、暴力分拣、快递损毁 双11后遗症来袭
包裹到达本地一天后仍没送到 快递小哥“自拍”暴力分拣
双11后遗症来袭
今年双11刚刚过去,每年双11后都会出现的“龟速”快递、暴力分拣、快递损毁等现象一如既往地向消费者扑来。对于各种网上血拼产生的后遗症,消费者们在吐槽、斗争之余,也不禁感叹,“明年双11是否还有必要凑这个热闹?”
双11血拼节日刚过,各种网购后遗症纷至沓来:快递物流龟速、快递小哥脚踢包裹、4500份快递烧毁在高速路上……对此法律专家表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商家发货后货物在物流过程中出现损毁或丢失的情况下应由商家向买家作出赔偿(补发商品或退款),其后再由商家向物流公司索赔。在未收到货物的情况下,买家无须为此承担责任。
现象
剁手党网上吐槽“等包裹”
精心挑选、熬夜抢单之后,剁手党们等待包裹时间段到了,一些快递贴吧中众网友开始吐槽快递物流龟速行驶。武汉网友陈先生每天查询几次自己的快递信息,“早上3点就从沈阳到武汉了,下午3点还没送到我这!”一位佛山网友晒出的快件物流详情是,快件于11月11日凌晨零点29分从佛山南海发往佛山市,本地物流10个小时了宝贝还没到手,“这个真的是太慢了!”而物流公司的解释非常恳切,在网页上贴出了温馨提示:亲,双11包裹量再创纪录,快递小哥正在路上,尽力加速护送包裹,尽心为您服务,也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北京的邓女士发现双11之后,街上奔跑的快递车似乎还没有平时多。两天了,自己在双11抢购的大米和炒锅还没到手。“平时下单后第二天中午肯定送到家了,”她说,“但是现在订单详情显示我的炒锅已经在东城区灯市口站停留一天了,后续派单就再没有进展。”更令她烦恼的是,如今整天不敢远离家门,因为双11后,送货时间段被快递平台强制改成了上午9点到19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到了,我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快递小哥。”邓女士以前从来不接陌生电话,但这两天她不得不接听所有陌生来电,“万一是快递小哥的电话呢。”她表示以后需要思考一下,明年双11是否还有必要凑这个热闹。
眼下正是快递小哥格外忙碌的时刻。中通快递官网显示,2017年11月11日零点至19点50分,全网快递订单量已经突破1亿件。据邮政局网站12日消息,11月11日,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8.5亿件,同比增长29.4%;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3.31亿件,同比增长31.5%。对此国家邮政局表示,今年的双11依然保持消费旺势,出现国内国际联动、城市农村互动的局面,快递业在双11面临业务量和服务质量两方面的巨大考验。
聚焦
快递员脚踢包裹视频网上热传
昨天,一段快递公司工作人员脚踢卸货的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引发网民热议。据报道,因不满意公司要求的双11提前上班,江苏盐城的两名快递员“自导自演”了一出暴力踢快递的视频。视频中,一名快递员站在箱式物流卡车上用脚将快递踢下车,车下一人边拍视频边说“用劲用劲”。据了解,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为11月11日,地点位于江苏盐城一韵达快递服务部。
关于此事韵达速递迅速回应称:“此次恶劣事件属于员工故意损害公司名誉,破坏他人快递。拍视频的自导者和踢快递者共同承包我司部分区域经营。由于双11到来,要求员工早上7点准时上班参加操作,迟到者罚款,以及平时的懒散心理,其就开始自导自演,恶意拍此视频,并传播各个网站。”韵达表示目前已经报警,并会追究两人的法律责任。
针对盐城快递暴力分拣事件,盐城市邮政管理局昨天表示,目前正对涉事快递企业立案调查,要求企业对造成快件损毁的用户依法给予赔偿。盐城市邮政管理局发布通报称,将依法行政约谈涉事快递企业品牌总部,涉事快递企业因为“脚踢卸货”造成用户快件损毁的,要依法给予赔偿。该局还称,已警示全市快递企业认真吸取教训,严格按照快递服务标准分拣快件,不得野蛮分拣、暴力抛扔快件。同时,将加大市场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查处侵害用户权益的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突发
4500份快递烧毁在高速路上
快递慢但终究会到,然而有些人恐怕永远见不到自己的快递了。据报道,11月11日中午12点45分,G60沪昆高速衢州段往杭州方向426KM+800M(距常山东阁底收费站200米)左右发生起火事件,大火吞噬了一辆快递运输车以及车上的4500多件包裹。
据驾驶员武某称,他于当日凌晨5时许从江西鹰潭出发,拉一车快递去浙江义乌。车上装有包括大件物品如床、桌子、门板之类的家具共4500件左右的包裹。行驶到事发位置时,他发现挂车后部起火,火势蔓延较快,不一会儿整个挂车全部燃起熊熊大火。
高速交警衢州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阮志岳和民警祝锦涛接到这一警情后,从阁底出发至现场迅速封闭车道,协助驾驶员将牵引车与挂车分离,并用车载灭火器材进行先期处置。由于双11当日辖区天气转阴且有较大西南风,车载灭火器材无济于事,火越烧越旺。数分钟后,常山消防人员到达现场,才将肆虐的火魔扑灭,可挂车及一车货物燃烧殆尽。所幸此次事件未造成人员受伤,而起火原因有待消防进一步调查认定。
高速交警提醒,入冬后雨量明显偏少,天气比较干燥,加上这个季节一般以西南风或西北风为主,发生火灾极难控制。目前正值双11后几日的物流运输通行高峰期,快递物件一般以固态物品加填塑料泡沫、海绵类防(减)震材料及油纸、编织袋类外包装为主,此类材料极易燃烧且不易扑灭。故请广大驾驶员在运输过程中要规范装载、捆扎牢靠,避免行车过程中物件相互碰撞摩擦引发起火。同时,要给所驾驶的车辆配齐配全车载消防器材。
爆料
博世洗碗机双11促销反而涨价
昨天有媒体曝光“博世家电官方旗舰店”双11期间销售的一款洗碗机比平日价格更贵而且取消了原有的优惠,使得买家在双11当天的入手价格比之前更贵。根据调查,位于天猫的“博世家电官方旗舰店”店铺主页上,一款名为Bosch/博世 SKS51E01TI台嵌两用智感全自动洗碗机,在10月30日时的价格显示为4940元,而且当天从“10.30 0:00至10.31 17:59”的活动时间,该商品在价格上还可以享受200元和晒单红包50元的优惠,也就是顾客最低只需花费4690元。
但在双11当天这款机器的价格却涨到了4990元,而且商家还取消了当初推出的50元晒单红包,也就是每台机器要多花300元。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再度登录该网页,显示其价格为5290元,而11月13日至11月15日可选用300元优惠券,仍相当于4990元。但商家对该商品的原价标注则是6400元。对此,该商家的客服则表示“活动不同,商品价格也会改变”。(记者 赵新培 张钦)
支招
双11购物出问题该怎么办?
对于网购中发生的纠纷,天穗律师事务所律师给消费者支了几招。
收到假冒伪劣商品
向工商局投诉
网购遇到“李鬼”时有发生,消费者可以要求网购平台披露商家信息,提供商家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向辖区的工商局进行投诉。同时收集整理相关购物材料(如商品对人身体产生危害则收集医院或相关机构出示的证明),将所购得的商品送到辖区的质监部门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证明商品是假冒伪劣产品,商家可能涉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必要时还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假若商家无法提供工商登记信息与品牌授权信息,网购平台对其未尽到审查义务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商家以物流损坏为由拒绝退款
向网购平台投诉
无论是付款后货物从商家寄往买家,还是退款时货物从买家寄往商家,当商家声称货物被物流损坏拒绝退款时,商家应该向物流公司索赔,而不应该向买家主张权利,此事可以向网购平台投诉,责任很清楚。除非商家能够请物流公司提供盖有公章的书面证明,证明物流过程中没有损坏,也就是说物流包装没有打开或挤压变形,以此反证商家寄出物品时物品完整(或买家退货寄出时就是废品)。
货物在物流过程中损毁或丢失
商家先赔偿
与上面的情况一样,商家发货后货物在物流过程中出现损毁或丢失的情况下,应由商家向买家作出赔偿(补发商品或退款),其后再由商家向物流公司索赔。根据《合同法》第311条规定:“在货物运输中,承运人应当将货物安全运输到目的地。承运人应当对自接收货物时起至交付货物时止所发生的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未收到货物的情况下,买家无须为此承担责任。
打差评遭商家骚扰恐吓
直接向公安报案
对于骚扰行为,如电话、短信恶意骚扰恐吓的,受害人可以报警救助。可以以录音、聊天记录等方式保留好对方对你或你家人进行污蔑、谩骂、恐吓的证据,然后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因此,遇到解决不了的网购难题时,不妨咨询专业律师,寻求律师的帮助,快速解决问题。
法律专家提醒网购者,一定要提高证据意识,及时留存与网络购物交易相关的重要页面信息等证据,否则即便你再有理,也可能因为举证不足而承担不利的后果。(记者 赵新培)
66.2%受访者希望“双11”优惠规则简单直接
今年“双11”,各大平台的促销活动纷纷推陈出新,规则更加复杂。光是优惠券就有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名目,还有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网友们纷纷吐糟: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为了在“双11”抢到心仪的物品,63.5%的受访者称自己费心计算。对于繁复的购物规则,60.5%的受访者认为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精力。60.0%的受访者觉得在“双11”买东西确实实惠,66.2%的受访者希望优惠规则简单直接。
“双11”抢购,47.7%的受访者有筋疲力尽的感觉
调查中,72.4%的受访者在今年“双11”当天买了东西,19.2%的受访者“双11”之前的几天就买了,8.4%的受访者完全没有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刘辰(化名)在“双11”预售阶段付定金买了一盒面膜,“因为促销力度很大,而且‘双11’当天付尾款前几名赠送面膜的活动也只有付了定金才能参加,就果断买了。“双11”当天一直在观望,有价格特别合适的就入手”。
在北京某商务公司工作的王芳(化名)在“双11”之前买了很多衣服、化妆品、鞋子和生活日用品。“今年有的店铺在“双11”之前买,也可以享受同样的优惠价格,所以为了避开快递高峰,就先下单了。“双11”当天也买了一些,有的可以参加跨店铺的减免组合优惠活动”。
“双11”大家都买了哪些东西?调查显示,受访者买得最多的是服装、鞋帽类(59.4%),其他依次是:食品、饮料和酒类(37.7%),数码、家电类(32.6%),生活日用品类(28.8%),化妆品、个人护理类(27.5%),图书音像类(12.4%),母婴玩具类(11.5%),箱包类(10.4%)和医药保健类(6.8%)。
在大连某信息技术公司工作的刘晓,为了在“双11”买洗衣液,抢了很多优惠券并结合商家的满减活动计算了折合一斤的价钱,和平时价格比较后觉得划算才下单。
为了在“双11”抢到心仪的物品,63.5%的受访者称自己费心计算,36.5%的受访者没有。45.8%的受访者表示这种费心计算让自己感觉很得不偿失。
王芳买的衣服参加了满200减20的活动,还可以使用店铺优惠券。鞋子和化妆品在“双11”的价格也比平常低了。“终究都是要买的,总的来说还是节省了很多”。
对于繁复的购物规则,60.5%的受访者认为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精力;42.0%的受访者觉得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风险”;36.5%的受访者认为存在诸多陷阱,是对消费者的不诚信;36.0%的受访者认为只要能真正带来实惠,复杂点也没关系。
刘辰感觉繁复的购物规则像是商家的计谋,“如果真的能带来实惠,复杂点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最后只是商家的游戏,会降低消费者对商家和购物平台的信任”。
“各种优惠说法太多了,而且很多商品价格是先加价后降下来,还有很多陷阱在里面。”刘晓觉得各种算规则、比价钱,心很累。
“双11”抢购,47.7%的受访者表示有筋疲力尽的感觉,33.9%的受访者没有,18.4%的受访者不好说。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各类让人“眼花缭乱”的促销规则,其实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进而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甚至还有安全保障权。如果知情权得不到保障,消费者就无法理性选择,也就无法做到公平交易。
“如果促销规则没有让消费者获利,那只能说是‘挂羊头卖狗肉’。这违反了商家对消费者应当履行的信息披露义务。”刘俊海认为,如果商家真心实意想做促销,那么广告、宣传越简洁明了越好,复杂的规则会增加交易成本。
刘俊海指出,一些促销规则是有陷阱的,比如规定提前交定金,才能享受“双11”的打折优惠,但如果当天不买了,定金不退。“我认为规则是无效的。虽然在普通的民商事关系当中规定给定金的一方违约则没收定金。但是定金规则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规定,合同订立交货完毕后,消费者从接到商品起七天内还可以无条件解除合同。更何况合同还没有订立,怎么就没收了定金?消费者权益保护追求的是扩大消费者的选择权,让消费者有获得感”。
66.2%受访者希望优惠规则简单直接
今年“双11”抢购时,54.6%的受访者表示用“券”存在诸多限制,52.1%的受访者指出红包种类繁多记不清用法,47.8%的受访者觉得优惠规则难以搞懂,其他问题还有:预售的商品须单买,无法合并订单(31.5%)、定金无法退还(16.5%)、线上线下难觅同质同款商品(14.8%)。
“有一个‘购物津贴’至今没搞明白,已经标明跨店自动累计金额减免了,怎么还要用积分抽,每10积分抽一次,最终也没明白怎么用,还浪费了很多积分。”王芳说。
“预售的商品须单买,还有很多店铺写着定金没法退还的规则,我担心买错了带来麻烦,因此深思熟虑了很久,一直奋战到11日凌晨1点多才全卖完。”刘晓说。
调查显示,60.0%的受访者觉得在“双11”买东西确实实惠,40.0%的受访者认为不实惠,跟平常一样。
刘辰觉得“双11”买东西还是实惠的,尤其是生活必需品,“双11”确实有降价。
刘晓觉得并非所有的商品都实惠,“我有把一些东西提前加入购物车,观察下来感觉有一些是商家提了价格再降,所以很多其实和平时的价格差不多”。
刘俊海说,消费者一定要理性购物,不要被促销规则所忽悠。另外,要善于留存证据,与商家协商无果可以投诉到消协,如果消协调解不了,可以告到法院。
法院要快立案,快审理,快判决,快执行。重点解决立案难和执行难的问题,提高裁判效率,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你希望“双11”有怎样的网购环境?调查中,66.2%的受访者希望优惠规则简单直接;48.2%的受访者希望物流、售后及时高效;46.7%的受访者希望杜绝植入病毒和诈骗的情况出现;45.7%的受访者希望各种优惠真实有效,而非先提价再打折。
王芳希望规则简单明了,方便消费者购物,“希望一些店铺的优惠券设置成自动满额减免,以防忘了领券不能享受优惠,这样商家运营时也方便”。
刘辰也希望规则更加直接,商家将活动细节介绍清楚可以减少排队咨询客服的人。“另外,据我所知,每年都会有很多退货,希望售后是有保障的”。
刘俊海说,现在的网购平台非常多,有的平台自身也是卖家,比如京东,还有一类平台是作举荐人,比如淘宝。各类平台都要为消费者站好岗、放好哨、把好关。如果发现有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条款的要及时删掉。作为推荐人的平台,要督促卖家修改不合法的规则。如果平台能加强自律,不理性的营销规则或者营销中的霸王条款现象将会大幅减少。
明年,你还会参加“双11”抢购吗?56.2%的受访者表示会,13.0%的受访者不会,30.9%的受访者不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