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深圳讯 记者易全报道】由私募排排网、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平安证券、永安期货和华泰期货等联袂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3月15日至17日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举行。

作为已连续主办了12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的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秘书长、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17日在论坛发表的演讲中回顾2017年时,就去岁监管新规的不断出台,表示了他对私募业未来看好的欣悦之情。“监管趋严使得行业发展回归到健康状态,更有利于私募在未来的健康规范发展。”李春瑜作如是表态。
李春瑜就过去一年的形势,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总结。

(李春瑜在演讲中)
一是私募规模的增速下降,回归到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2,446家,从业人员23.63万人,备案私募基金66,418只,行业认缴规模11.1万亿元,同比增长40%。随着行业的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正式告别了野蛮成长,迎来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元年。
二是私募证券基金规模减少了0.48万亿元,其他私募基金规模则迅猛增长。在私募行业11.1万亿元的认缴规模中,私募证券基金认缴规模为2.28亿元,缩小了0.48万亿元;私募及私募基金创业自行认缴0.79万亿元,同比增长51%;其他类私募基金认缴0.72万亿元,增长了1.28万亿元。
三是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开始分化,业绩稳定、规范运作的私募赢得更多资金的信赖和信任。截至2017年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管理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187家;50亿元至100亿元的238家;20亿元至50亿元的599家;10亿元至20亿元的734家,5亿元至10亿元的1025家;1亿元至5亿元的3,920家;0.5亿元至1亿元的2,135家。现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总计为19,049家,平均管理规模5.83亿元。
李春瑜就此分析说,私募基金强者恒强之势开始明显,头部效应的出现表明行业正逐渐趋于良性发展,优秀的私募和规范运作的私募受到更多资金的关注,而中等规模的私募基金反而在流出。他引用私募排排网所做的的统计估算,50亿元以上的股票型私募公司,2017年资金流出超过1,100亿元,20亿元到50亿元规模的私募公司则出现了338亿元的资金流出,其他规模的变动则相对较小。
四是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地区集中度呈下降趋势,行业发展渗透至全国各地。截至去年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注册地分布来看,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广东五地的,合计占比72.42%,略低于11月的72.64%,以上前五大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集中度呈每月下降之势,反而像黑龙江、海南、山西、辽宁等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开始逐渐递增。
五是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进入中国本土机构,参与国际市场开始活跃起来。数据显示,现在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内资有22,210家,占比高达98.95%;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占比约1%。尽管外资总体比例不高,但2017年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新备案数为52家,其中仅四季度就有25家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完成了备案。与此同时,本土的私募海外成立公司如香港的九号牌照需求也在增加,许多已在境外发行了很多的对冲基金产品,这一需求,在去年下半年有了明显增长趋势。
国内阳光私募基金在2018年迎来了发展的第14个年头。私募基金行业历经从萌芽到爆发式增长,迄今已步入规范发展之路。李春瑜对私募业发展的看好,事实上也代表了业界的主流共识。这从整个三天会议中现场听会人员“爆棚”的壮观场面当中,也已间接印证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