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美:致力打造国际人文生态社区
——专访扬美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思元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深圳讯 记者申成勇报道]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深圳市城中村物业管理第一人、扬美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思元
同时,城市传统社区的改造升级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有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客家村落,新时期代的扬美社区,要蝶变为服务大湾区、享誉全中国的核心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锋区、宜居宜创幸福区、敢闯敢试标杆区,以及活力四射的文化创意区、引人流连忘返的科技创新区。
把双创建设与社区升级有机结合,是时代的伟大课题,使命圣神,任务光荣,值得探索。深圳——年轻且充满朝气的城市,在这片热血的土地上,与时俱进的现代文明挑战着固守成规的传统文化,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现代化商业气息日益浓厚,古村落文化与我们渐行渐远,逐渐沉寂在这片沃壤……

深圳美丽夜景
在创客风潮红遍深圳之时,土生土长的龙岗坂田扬美村人就决定将具有创新意识的创客文化引进村庄,创客的发明创新在于创造,扬美村人的创新在于自己。随着城市化的实现程度越来越高,在深圳,大部分古村落基本上已经丧失了作为人类居住场所的功能,现在能见到的无非是一些作为景点的空房子,或者是被改造的一部分,老房子变成了外来人口眼中所谓的廉价农民房,扬美村人不想自己的家园就这样被城市遗忘,他们实现了一些创新之举:由心作良田,德为至宝——刘思元创办的扬美德青年众创平台就是令人非常欣慰的成果。近日,本网记者独家专访了扬美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思元。

改造后的围墙犹如一幅艺术作品。
刘思元告诉本网记者,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触发了深圳经济特区与本土村落的二元发展轨迹,村落很快被现代城市包围,形成 “城中村”。城中村为低收入人群和创业者提供了较低的城市门槛,为深圳城市化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中的安全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成为难以根治的诟病。过去10年间,城中村改造意味着大规模的拆迁,彻底推倒重建,成为千城一面的高级商住综合体。深圳城中村由80年代初的300多个,迅速消减到如今的200多个,正在逐步走向消失。
目前,扬美德实业与深圳湾畔创业大学共同致力打造的扬美国际人文生态社区,主要是让教授们的第二春在深圳绽放。60岁出头,许多人还保持着年富力强的创造力,但现行的退休制度,好像是让过了退休年龄的人开始养老了。此项目的亮点就是把全国退休教授们的智慧资源激活,让老教授们绽放第二青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焕然一新的人文生态社区
刘思元告诉本网记者,我国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率较低。一是在职科研人员身份多重化,又要科研,又要教书,成果转化的主动性不强;二是成果转化涉及利益部门多,程序复杂,结果叵测,导致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等等。
退休后,教授们来到深圳,不仅解除了上述两重“桎梏”,更多两种激励:(1)、深圳环境好,适宜居住,适宜颐养天年;(2)、深圳是国际大都市,很多教授的子女在深圳创业就业;教授们来深圳,可享天伦之乐;(3)、退休生活,时间相对轻松,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可以把平生最得意的发明、创造、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4)、深圳营商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等优越,与内地相比,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
所以,该项目解决了有事业成就的、退休后仍希望建功立业的教授们在深圳科技创业的需求。这一群体的教授人数超过10万人,覆盖的高校超过1000所。
据记者了解,由刘思元董事长一手创办的扬美德青年众创平台,旨在为以后的发展储备人才,就目前而言,刘总带领村里第一批大学生,已经在平台旗下汇集了9个不同类型的创客团队,例如小龙虾、万国茶文、设计、温泉、微型房车、自驾游等项目。

刘思元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
刘思元同时告诉本网记者,在致力打造扬美国际人文生态社区的同时,要坚持以刚性的政策为引导。在城中村第一轮改造时,由于我们制定了让利于民、公平合理的征迁政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接下来,其要更加坚定地执行这一政策,既要一碗水端平,又要一竿子到底,让每个改造动作处在阳光下。
其次,要打一场城市有机更新的“攻坚战”,更要打一系列单个项目的“速决战”。这将考验各级党员干部连续作战、敢于负责的工作作风。执行力度直接决定着改造进度,在政策框架不被突破的情况下,体贴周到的服务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征迁人员要帮助征迁户算经济账、生活账,让征迁户知晓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形态升级、空间环境改善带来的综合利益。还要让征迁户明白,征迁政策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早一天动迁就能早一天得益,就能早一天享受幸福生活。
再其次,城中村改造规划时还要做好“升级”这篇文章。城中村改造的落脚点就是城市环境的美化、绿化和优化,其成效如何,形象如何,老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一方面要用城市道路、社区环境、街边绿化等基础设施“硬环境”的直接改观赢得老百姓信赖;另一方面要对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软环境”进行优化,用服务形态的升级来推动城中村改造的进程。

新时代、新常态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深刻转型,急需新思维、新视角、新战略、新方法,实现新升级、迈上新台阶。在此背景下,建设独树一帜的、有示范意义的扬美教授村,具有深刻、广泛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探索、新举措,具有非凡、迫切的需要。
为此,建议快速启动扬美教授村规划建设工程,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其成果必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创客之都建设、两个率先目标的完成,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文化支持和精神支持。
当前,建设教授村的客观条件基本成熟,战略清晰,方向准确,定位独特;组织机构初步形成,外部智库建设初步启动,各种资源陆续到位。为此,其建议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加快建设步伐,尽早见到成效,实现既定目标。刘思元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