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德拉吉上任后,使用了包括降息、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直接货币交易(OMT)、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量化宽松(QE)等多种宽松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但是在欧盟成员国普遍采用紧缩财政政策的情况下,仅靠货币政策刺激,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换句话说,在刺激欧洲经济增长这件事上,德拉吉唱的是独角戏。
这是意大利人德拉吉在欧洲央行行长位置上的第四个年头,上任初期,市场对其一呼百应,现在的德拉吉,有些尴尬,市场对其开始投不信任票了。
“全线降息;扩大月度QE购买范围和额度;启动新一轮TLTRO(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北京时间3月10日20时46分,欧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宽松力度超市场预期,欧元、黄金价格应声下落。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1小时后,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基于当前评估,不认为欧元区需要更多降息”,“未来关注点将从负利率转向其他非传统工具,比如QE”。市场大失所望,欧元、黄金价格反转,欧元兑美元4小时内波动近400点,黄金价格盘中震荡超30美元。
这还只是市场的初步反应,接下来,欧洲银行业如何应对负利率政策?那些正走在宽松路上的央行会不会跟进?本周举行议息会议的美联储又将如何应对?
三大政策工具
走马上任的第一个年头,面对欧元区糟糕的经济问题,德拉吉向市场承诺,自己将“竭尽所能(whatever it takes)”。那一年,他启动了长期再融资操作(Longer 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LTRO),紧急推出了直接货币交易(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OMT)计划,还将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
眼下,市场依然期待他做点什么,德拉吉也的确在“竭尽所能”地做点什么。3月10日,用德国媒体的话说,德拉吉一次性出动了几乎所有“火箭炮”:第一,负利率基调继续。主要融资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0%;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4%;边际贷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25%;第二,加大量化宽松力度。从下月起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扩大至800亿欧元(当前每月购债600亿欧元),购买时间将至少持续到明年3月底,购债范围将首次包括公司债;第三,启动新一轮TLTRO操作,起始时间为2016年6月,持续时间4年。
欧央行议息决策由25名管理委员会成员开会商定。从最新披露的信息看,25名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利率的调整方向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只是对调整的幅度有些许分歧,有人认为,调整幅度应该更大些。少数成员对扩大QE规模并将公司债纳入购买范围是否有助于提振通胀存在质疑。但是,大家对新一轮TLTRO没有争议。
全面宽松消息公布后,汇市方面,欧元兑美元一度下跌1%,至1欧元兑1.0863美元;而在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的“不再降息”和“未来关注点将从负利率转向其他非传统工具,比如QE”的表态后,市场出现大逆转,欧元兑美元迅速反弹,暴涨近400点至1.1117,创下去年11月来的最大波动幅度。欧洲债券收益率也迅速扭转跌势,再次上涨,欧洲股市涨幅迅速收窄,并转为大幅下挫。
银行业如何应对
欧洲央行此次的一系列刺激措施符合市场预期,但是因为德拉吉表态,负利率政策不会进一步深入了,市场又开始“悲伤”了。
这恰恰是央行行长们最难驾驭的一个点:为了刺激经济,有必要让银行存款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但是在经济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这些资金又不一定会乖乖地流向实体经济,反而可能流向金融市场,催生更大的金融泡沫。
对于银行来说,负利率政策挤压了银行收入,特别是当很多银行在欧洲央行拥有数百亿额外储备金的情况下,这笔支出费用很高,最终的政策效果,反而收紧了信贷环境。
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会议召开前后,欧洲银行业的大佬们已经表达了他们对负利率政策的痛恨,“存款利率变成负数,而银行为了吸引存款,根本不可能把成本转嫁给储户,只能自己贴钱”。有消息称,为了应对新一轮负利率政策,德国巴伐利亚银行协会已经建议其协会成员银行囤积现金。
德国银行业联盟主席Michael Kemmer在会后评论欧洲央行的本次刺激政策称,“欧央行对油价过低做出了过度反应”,他警告负利率政策会吞噬银行利润,最终绷紧了信贷环境。德国方面认为,欧洲央行的过度货币供应已经导致德国国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
据悉,巴伐利亚银行协会开始寻找反制措施,“建议其会员银行抛弃欧洲央行,将他们的额外准备金以现金的方式囤积在自己银行的金库中”。这一方案已经让很多银行蠢蠢欲动。
其他央行如何决策
欧央行“火力全开”会不会刺激其他正在宽松之路上的央行跟进,会不会影响即将在本周召开季度议息会议的美联储呢?
事实上,“先知先觉”的新西兰联储或许预料到欧央行注定要扩大宽松,已经于3月9日“提前”降息,令市场大感意外。而最受市场关注的日本央行,很有可能在7月进一步扩大刺激。
美联储将在3月15日至16日举行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美联储当前的货币政策路径是“依数据做出决策”,代表着美联储不会给出市场清晰的加息时间点和幅度。去年12月的议息会议上更新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们预期今年加息4次,每次25基点。但这个节奏并非板上钉钉。
美联储如今面临的是国内好坏参半的数据,和不断恶化的外部环境。据外媒报道,目前美联储分为两个阵营。其中一派以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为代表,他们认为,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下降,经济增长虽然不算很好但也还算可以,通胀也有上升迹象,应当按正常步调加息。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Peter Hooper表示,美联储这轮利率正常化的过程将是漫长的,而“依数据”而动的美联储将非常纠结,因为劳动力市场持续在改善,CPI和PCE数据也都比预期要来的强一点,但“数据”不仅仅意味着就业和通胀。最近几个月的金融市场遭遇巨大动荡,一些行业指标开始明显出现疲软。鉴于这种背景,Hooper预计3月16日美联储将会按兵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