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深圳讯 记者易全报道】近日,总部位于深圳的国家高端智库机构——综合开发研究院,在以主题为“中国金融国际化与欧洲经验”的综研国际报告会上,请到了欧洲央行高级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专家帕特里克·赫斯先生,就有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问题(简称“FMIs”)进行了演讲。

赫斯先生首先就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概念进行了阐述。指出它是一个包括了系统运营方在内的,介于多个参与机构之间的多边体系,其目的是用于清算、结算,或者是用于记录支付和金融衍生品,或者其他的金融交易。
除了物理基础设施之外,FMIs还包括了一系列的规则和程序,以及风险预防的框架。有关FMIs的原则,是源于两个国际标准组织,即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备注:是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发起成立的国际性专业组织,秘书处设在国际清算银行(BIS),每年组织召开3次会议。CPSS是向成员中央银行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各中央银行能够就其国内的支付、清算及结算系统,以及跨境多币种结算机制的发展问题开展共同研究和探讨。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加入CPSS后,成为其23名正式成员之一。)和国际证监组织(CPMI,备注:CPMI同为国际清算银行(BIS)下设的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BIS是由60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其目标是服务于各国央行的货币和金融市场稳定政策,促进国际金融合作,是中央银行的银行。CPMI通过监测和分析各国支付、清算与结算体系的发展情况,强化各国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监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支付、清结算系统标准制定等,以促进各国支付、清算与结算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行,支撑金融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谈到有关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问题时,赫斯先生指出,一个安全、高效和更加开放的FMIs,能够保持和扩展人民币的国际角色,也可以帮助人民币结算的进一步国际化,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国际间的一种主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
他指中国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还有中欧国际交易所,也有为深交所和上交所提供服务,具有中央对手功能(备注:“中央对手”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一种。它站在不同银行交易中间,负责控制交易风险的产生,属于中央银行风险控制的内容。)的中国结算公司,以及只服务于中央对手的上海清算所。此外还有支付系统,首先是大额支付系统,而中国被认为拥有世界第四大的支付系统。

在讲到有关创新问题时,赫斯提到了智能手机,财付通和支付宝,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支付款项给任何人。他称中国在这方面更加先进和发达,而欧洲和美国却没有这么强。但他也指出,电子支付也是一个消费者习惯问题,跟美国、德国人不一样的是,中国人很愿意用手机来支付。中国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很高,智能手机拥有量比较大,这也是基于手机越来越便宜的结果。
在演讲中,赫斯也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提出了三方面的改善意见。首先应该尽可能地实现日间的结算;第二希望进一步拓宽投资基数,方便让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参与;第三需要拓宽金融产品的宽度,譬如需要增加金融衍生品的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