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各位关注人民网两会访谈节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人出国旅游抢购“马桶盖”“电饭煲”这一话题被大家广泛议论。今天在演播室的主题是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把购买力从海外‘拉’回来”,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作客演播室的两位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魏部长,您好。
魏建国嘉宾:
您好,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之毅时尚集团总裁、雅莹集团董事长张华明,张董,您好。
嘉宾张华明:
您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
欢迎两位,今天来到我们现场,一位是奋斗在我国对外经贸工作一线的老领导,一位是在基层耕耘的民营企业家,今天的话题对两位来说非常游刃有余。根据我们国家旅游局部门的相关统计,我这里有一组数据。我们来看一下,2014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规模达到了1648亿美元,2015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495亿美元,应该说比2014年增长了50%多,多了一半。还有报道,今年猴年春节,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消费者在境外消费额度达到900亿元人民币。我们听了之后很着急,所以我们想请魏部长跟我们分析一下,您从哪个角度会对这样的现象产生什么样的观点?
魏建国嘉宾:
其实这个现象我早就注意到了,我到日本去的时候,那时候还比较早,是90年代初期。那时候买什么呢?买指甲剪。我们国内也有指甲剪呀,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买呢?人家的指甲剪就是比我们好。我问,好在什么地方?他说,剪得快,剪得齐,用力不大。一个小小的指甲剪就能看出中国的指甲假的质量就是比人家差。有时候剪不好还会剪到肉。后来我才发现,我去日本好几次,慢慢提升了,买一些药、服装甚至买化妆品,最后日用消费品,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电饭煲、智能马桶盖,不是一件两件,我看了成批地往家里装。
魏建国嘉宾:
所以,这个现象我个人认为,首先说明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的需求没有减少,中国的需求是大的,中国的需求量是世界上很瞩目的。为什么他要到国外买呢?说明我们供给这块叫供需错配。我们的供给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结构上我们不行。也就是说无效的、低端的供给过多。你说到哪个地方买个指甲剪都有,小摊上、地摊上都有,都是无效的、低端的。但是中高端的,尤其高端的供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的提高,缺乏。没有怎么办?到外面去买,甚至到外面买人家的箱包,箱包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浙江张总那边很有名的产品。我们的箱包,箱包的轮子容易坏,箱包的把手容易坏。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呢?就是因为我们无效的或者低效的供给多,但是高效的、有效的、中高端的产业不够,所以这样造成这样的现象。说明第一个,有需求。
第二,我们的供给不行,第三,必须要改革。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们十年、二十年,你想我90年代初,从指甲钳开始,还有剪鼻毛的,德国的很好,我们自己也有,但是老是把鼻毛夹住了,这怎么行,现在飞利浦出现电动的,像我们经常参加外事行动,必须要很整齐的。这样的情况,我们没有发展,大量的低端无效的供给。习主席提出供给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这是迫在眉睫的。
主持人:
刚刚魏部长跟我们分析了整体原因。张总这边做服装产业,应该是中国高端的、中高端的女装产业了,走在中国服装企业的前端。张总,刚才我说的这个数据,600万出境的人,消费了900亿元消费金额,说明大家把大量的精力、大量的钱放在国外消费了。作为中国的企业家,您对此这样的看法,心里面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嘉宾张华明:
刚才说美元,如果转换成人民币的话,2015年是1.5万亿,我们的GDP是67.6万亿,一除的话,是GDP的2.2%,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说明什么?第一,说明我们消费者出去更方便了,终于出去了。第二,说明我们的购买力真是太大了,太强了。第三,我们更强、更加方便出去,对全球的中国人来讲,出行方便所能够买到更好的东西,打开眼界,获得感也增加了,这对消费者来讲绝对是开心和好的事情。
主持人:
可是对于做企业的来讲,就会有点着急。
嘉宾张华明:
现在哪些人着急呢?一是中国的实体,中高端的百货商场肯定着急,因为我们跟全中国的几百家百货商场在合作,好的百货商场、好的购物中心,他们肯定着急。看2015年零售中高端百货增长的情况,我相信北京增长是下滑的,全国也是一个普遍现象。第二,对街头一些好的专卖店提供中好商品的专卖店也是有压力的。因为一个城市变迁,商业这几年也是很快发展,甚至有些城市有可能发展得有点过,这些现象对过去,可能两三年前受线上的影响,中国人这两年大家都已经对互联网非常融合了,我们也是,现在已经开始很好融合了。现在突然间杀出一股境外大消费,这的确受影响,有点愁,有点着急。
主持人:
这是企业家的态度。魏部长,可能您也有记忆,我们回到二三十年前的时候,中国人想出去都没有护照,没有办法。现在我们出国,有的国家对我们很开放、很方便了。这种转变,您觉得是好事还是有担忧的地方?
魏建国嘉宾:
这是潮流。第一,说明我们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提高了,消费能力增加了。我有一个朋友,他是法国Lafayette的老总,他说他们职员最盼望中国过节,同时也盼望外国的过节。我说为什么呢?只要过节,不管中国的节还是外国的节,都有大批人买Lafayette,巴黎的、巴黎京郊的、马赛的、里昂,全部都弄满。而且营业额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包括化妆品。所以,他们很高兴,也盼望着中国。这个影响,我认为是软实力,说明什么呢?二三十年我们出国的时候,护照要办差不多一两个月,怕我们要移民或者不走。现在我们去,买东西,带动就业、生产、消费,当然高兴了。像美国原来前大使骆家辉,看到这个情况,说不行,美国一定要改变签证,原来在使馆里有200个人都忙不过来,后来改变过来,多次有效的,一下子就改变来了。我记得2002年还是2003年的时候,我们到美国去,美国就感到中国的人均消费,那一年是86万人,但是消费是第一。人均消费6600多美元,比第二名3000快一倍还多300美元,所以这样一放开。几十年的变化,我们讲中国在大家的印象中到底是发展了、强大了还是弱小了、停滞了?一看中国人出去的面貌、购买力的欲望、外国人的欢迎程度,说明国家好,国家制度好、国家人民的生活好。我倒是担心,如果我们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再不改革的话,大批的人还会出去,买的不是现在讲的2459亿,可能更多,出去的人多,我们现在是1.23亿人口。
主持人:
每年出去消费的额度都是双倍的在增长。
魏建国嘉宾:
这非常的厉害。
主持人:
我们想这样一个消费力度,对于其他国家、欧美国家来说是好事,但是我们国家肯定是要担心的。
魏建国嘉宾:
企业担心,我们的市场怎么往外跑呢。
主持人:
张董刚才已经表达了他们有时的焦虑。我们发现,魏部长刚才说多少年前的时候去日本,就看中人家日本高质量的指甲钳,我们去国外会买当地的特色产品等等,但是我看身边的很多朋友出去,买的是什么呢?买的是一些奢侈品,或者奢侈品在国内是很高的一个价,但是在国外是略便宜一些。还有一个是什么呢?抢购我们中国供应很充足的产品,比如奶粉、马桶盖等等,这些东西我们国内都有呀,但还去外面抢,这里面体现的是什么呢?是信心吗? [11:41]
魏建国嘉宾: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的消费品没有得到中国人民消费的认可,信任度不高。我担心,第一,我用的行不行,售后服务有没有保障。我买了,虽然便宜一些,但是不能经久,不能耐用,这是我担心的。这样久而久之,我们的产品给了老百姓的印象,就是说质量不高、水平不高、精细程度不高。比如,我听他们讲,奔驰车开门的把手、车盘、驾驶盘、换挡器,手捂上去,亚洲人手捂是什么样子,欧洲人是什么,非洲人是什么,拉美是什么,包括印度怎么样,日本人怎么样,这种个性化、精细化,这是我们今后消费品要发展的方向。那种大水漫灌式的、成批的生产,包括张董这种服装,人家说女士的服装,颜色就是一种就高兴,服装的样式就它一个。哪怕卖高一点,人家也愿意。这说明第一,我们整体的中国,虽然像你说的也有生产,但是生产出来的质量不好,中国的消费层次要求已经提高了,而我们供给这一块仍然保留着一种原来的,可以说计划经济,甚至可以说老的创新概念没有的守旧的那种,这样我们就没法满足。
第二,很重要的一条,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我们有很多新的东西,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像张董,女士服装,很好,但是马上从网上抄一下子,你怎么保护它。我发明一个很好的,比如鼻毛剪或者指甲钳,谁来保护?打击力度不够,另外仿造,假冒伪劣,所以导致了这种情况。国人到外面去买,也怕在国内买到这种假冒伪劣的商品,到国外人家货真价实,尤其是奶粉。前一段时间我们出现奶粉的情况,导致了我们作为父母对下一代的培养,就觉得万一有怎么办?虽然说我这个很好,已经达到什么标准,但是人家终归会有担心。
这三个原因,我认为是我们当前虽然国内也有,但是老百姓不认可。不认可你,就说明我们的产品是失败的,说明我们整个供给侧的供给、GDP的生产,这种是无效的,这是白费劲的,我们要赶快改,迫在眉睫,要加快改。
主持人:
刚才魏部长在解答的时候提到三点:质量、信心和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具体到服装纺织产业也是这样,我们了解到国外顶尖的品牌,像日本马桶盖这样世界知名品牌,它的加工厂都在中国,可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服装品牌却留不住我们自己的消费者,这里面的差距您能否给我们分析一下呢?
嘉宾张华明:
我觉得这不是单方面,首先为什么如此有吸引力?现在中国的顾客出去,不仅是购物,他要旅游、度假、购物,可能还有别的,观光,看当地的艺术与文化,这是一个方面。第二,现在国外的一些商业发达的国家,他非常注重商业,他把这些东西整合得很完美,并且专门推出针对中国顾客配置有中文翻译、中文导购和中国节等等,是一个整体的规划,极强的吸引力,我也经常去。第三,一些旅游目的地国家,很多都有它的特征。比如欧洲,西欧,奢侈品和时装产业是它的特征。中国人一般去买它很多奢侈品。日本的小家电等等,澳大利亚新西兰奶粉,包括一些智能产品,韩国等等都有它的特色,所以它每一个国家的特色很强。第四,关键是价格,价格很敏感,很关键。同样的奢侈品在欧洲买肯定便宜很多,因为到中国来几种税一加,那边便宜蛮多的,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现在我发现比一比,像我们的品牌,同等级,也是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内,同样品牌和同样知名度的,比对价格的时候,发现同样的品质、同样的设计、同一水平的东西,可能我们的价格高,为什么?可能他们在商业运行和成本方面他们有优势,在税收成本方面有优势,我比过他们的优势大概有百分之二三十。这四种原因,如果您作为消费者,肯定会把工作之余、环境轻松之下,顺便购物,还有这样的价格优惠、有品质保证,这肯定有无穷的吸引力。
主持人:
魏部长听了以后,作为政府代表有什么意见?
魏建国嘉宾:
张董讲的是一部分原因,根据我几十年做商务工作,我在国外待了二十多年,在使馆里面。我觉得恐怕不是最主要的。举个例子来讲,很多人跟我讲,同样是智能马桶盖,中国生产的,我们不弄到日本去,就在中国当地卖,为什么就没有人买。经过一道手,到国外去,打上日本的标签,同样的东西,就被抢了,这是什么原因?中国的诚信程度。中国的消费者对中国企业的生产,这个诚信度导致了我们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很好的产品也没法销售。所以,当前的市场关键是要提高诚信的程度。什么叫诚信呢?我对你这个企业很相信。
我记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政府号召韩国人买自己的商品,韩国人就去买,包括现代汽车,包括它的日用品,为什么?他相信它,我用了国货,能达到我的满足。现在我们即使把价格降下来,同样的东西,即使比国外便宜一些,我也不买,为什么?我担心,我受怕,担心被骗。这是当前我们国家市场诚信度要赶快扭转的一个。只要把市场诚信度,比如举个例子,六味地黄丸,为什么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人家就信,其他地方的六味地黄丸人家就不信呢?同仁堂那个地方好,多多少少是一个老字号,它的质量有保证。以此类推,现在我们中国产品要提高我们的诚信程度,同时对质量、服务要加大。否则仅仅是把东西卖出去,好象看着是你的东西出手了,实际上售前的服务、销售的服务和售后的服务,人家国外比我们看得更重要,这个是在国外占整个服务里面70%。
我举个例子,1980年我在摩洛哥工作的时候,不仅要送国际请帖,我的奔驰车是大使给我们的,开了半年,是一个老车,坏了,停在那,送不出去,我很急。客人来不了,在当地,奔驰行,没有人推荐,结果我就打FAX打奔驰厂总厂,第二天就出来了,魏先生你的FAX我们收到了,我们查你周围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都没有这个,但是在我们厂里面,由于你的型号比较老,我们找到零配件,而且已经发货了,请你收到FAX以后,凭FAX去迦太基机场取货。我大吃一惊,第一我没有付钱,第二,怎么连夜的工作。他就是看准中国使馆有这个好心,以后奔驰厂能打开中国市场。我给你这个印象,当时不仅是中国市场,他考虑到中国人对我的印象。所以,这个我感觉到售前的服务和售后的服务,我钱还没有付,他就把我这个东西给解决了,我当然感谢他,而且我写了一封感谢信。
主持人:
张董,刚才魏部长通过自己的两个亲身经历,讲了作为企业来说,可能带给消费者的诚信,这个诚信可能通过一些小的事情来积累。您作为企业家来看,您怎么看待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这种诚信的关系呢?
嘉宾张华明:
现在国内做好东西,能够做好产品的企业、品牌也越来越多,就像以我们为例,坚持良心的品质,坚持把更多的原创放到产品里面去,顾客是会感动的。
主持人:
华之毅是有几十年的服装经验了,在消费者心目当中打下良好的品牌印象。
嘉宾张华明:
现在在原创设计融入中国东方本土江南的一些元素,再结合西方一些好的素材和时尚的整个整合,推出这样的商品,顾客是非常认可,非常喜欢,本身民族自豪感也很强。无论在面对国内各个民族,他们都喜欢,走出去,国外也非常认同、非常认可,都翘大拇指,非常有特色。
主持人:
刚才张董代表企业方。我们看网友提出的一些建议,魏部长,网友说要做好供给创新,需要做好供给侧增量和存量的调整。这个动能是不止来自于消费者,也不止来自于企业,可能更需要政府看得见手的有力推动,接下来想请问魏部长,刚才讲了消费者的原因,也讲了企业的因素,能不能从政府这个角度谈一谈,我们如何把购买力从海外拉回来,政府能做什么呢?
魏建国嘉宾:
政府当前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首先把存量这块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造。中央提出来,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核心我认为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你说存量,存量很多,大大小小的厂,对于这些厂,我们应该“四个一批”或者叫“五个一批”,合并一批、并购一批、提升一批,这是一个。第二,我们有些还可以扩大市场,我们可能不需要,但是人家的其他国外的市场要,我们就走出去一批。第三,我们实在不行的,“三高”,高污染、高消耗,淘汰一批。第四,像档案里面,留档查看一样的。限定时间,给它改造一批,改造好,通过金融、通过政策,把它改造一批,最后,我认为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个真正地提升我们国家队伍,就是进入国家队一批。你说各省都是这样做,不行。国家有国家的质量,省里有省里的质量可以,但是你不服务于国家质量,达不到。韩国通过朴槿惠总统,朴正熙他们,通过举全国之力打造十大企业,现代、LG、三星、浦项、大宇、韩国电信,都做得很好,我们也要提升国家队的,这是存量。
增量,我觉得非常重要。增量要从三个创新,首先是技术创新,新的东西要有技术。第二,管理创新,我们的管理要,你没有管理,你光靠原来的,好东西也卖不出去,人家管理是一套的,讲究的。最近有一本书一定要好好看看,《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好,是都能够很好的,对顾客的态度、服务的质量,特别是消费这个层次,还有生产的服务。还有除了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还有制度的创新,体制要创新。我们现在体制不行,还有保护主义,各省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些都限制了我们整体的消费。所以,对于未来供给侧的改革,对现有的产能,我认为存量有“五个一批”,对增量,新的,我们要三个创新。 [11:56]
主持人:
谢谢魏部长从政府角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我们回到华之毅时尚集团,像张董这个企业耕耘了近三十年,今年在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的时候,我们提到您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要像总理说的那样,要有精益求精的…对于如何留住消费者,您应该是颇有经验。我们也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让美丽产品回到中国来,让更多消费者留在我们祖国来消费,其实不是一件难事。请张董给中国制造再提一些您的建议吧。
嘉宾张华明:
结合我们自己创造美丽产品多年的经验,我感觉,第一要把心用出来,真正建立以顾客为中心,不是嘴上喊,行动上不做。从心到行动,真正建立以顾客为中心,更美、更接近顾客这样的经营理念上彻底转变,这可能要向一些优秀的国家学习,这是第一个。心到位了,行动到位了,理念到位了,价值观、态度到位之后,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第一是要加强产品的原创。产品的原创,因为我们来自中华,来自中国,有很多的底蕴、很多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融合到产品里去,这绝对让国人感动和西方人感动,这是第一个,这里要有工匠的精神,更美更精致,随着生活的提高,消费者肯定喜欢。
第二,加强内部管理。企业过去几年快速发展,有的企业还来不及,加强内部管理,品质要好,但是管理成本要下来,把下来的东西,我觉得是要大幅度的让给消费者。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能够卖一千的产品不要卖一千六,这样顾客就喜欢。因为好的服装一般都要这个价位以上。这是要靠管理的。
第三,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刚才魏部长说了,创新是需要成本的,知识产权一定要保护,保护商标、保护原创等等。
第四,从政府层面,还是要加强改革,深挖改革。我觉得在增值税和所得税方面进行改革,让改革能够真正转型升级。改革要符合精益、精致、高品质的方向去推动这个东西,由改革推动诚信建设,推动中小企业的诚信建设,推动消费者对国货的一种信赖,我觉得这非常重要。也帮助很多国有企业控制成本,因为他掌握了成本要素,比如人员、水、物流等等,这也是构成产品成本,这方面也要加强,帮它节省下来,让利给消费者。还有一项,因为毕竟供给侧是一个链的问题,中国的商场、商业、购物中心和线上整个零售,大行业,大家要以顾客为中心,更美、更接近顾客的经营理念,也要有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方便、更好的服务,给到消费者更合理的价钱、更高的性价比。】
最后一个是大环境的问题,大环境是指更便利的交通,它能够让你购买方便。更美丽的空气、更清新的水,要推进浙江这种方法,五水共治、三改一产…这样的方法,整个方面的应用,让环境更美,也能够留住顾客的心。 [12:01]
主持人:
刚刚魏部长讲的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对华之毅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吗?
嘉宾张华明:
我觉得是一个大的机遇,这么大的消费摆在面前。中国人喜欢优质商品,经济越来越发展,对优质商品的向往越来越大,对我们来讲机会是太大了,但是功夫要练得更好。
魏建国嘉宾:
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关键我个人认为,政府还是要下大力气,因为中央提出来,关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补一降”,实际上就针对我刚才讲的存量和增量,存量就是“三个去”: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我觉得这个我觉得很好。增量就是要补短板、降成本。我一直在想,以前香港是一个购物天堂,现在有点滑坡。中国以前旅游很多,也是购买了很多中国的特色产品。其实我认为中国如果马上加大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改革以后,外国到中国来也会扫货的。
魏建国嘉宾:
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关键我个人认为,政府还是要下大力气,因为中央提出来,关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补一降”,实际上就针对我刚才讲的存量和增量,存量就是“三个去”: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我觉得这个我觉得很好。增量就是要补短板、降成本。我一直在想,以前香港是一个购物天堂,现在有点滑坡。中国以前旅游很多,也是购买了很多中国的特色产品。其实我认为中国如果马上加大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改革以后,外国到中国来也会扫货的。
主持人:
这也是我们特别想在最后畅想的话题,刚才说二三十年前的时候,中国人护照办不好。现在护照有了,去国外方便了,我们所有的人,消费者到国外去拉动世界的经济。二三十年后,刚刚两位给我们提供了如何把购买力拉回中国的方式方法,如果这些方式方法调整了、改变了,实现了,中国是否也会成为世界游客的购买场所、购买天堂?
魏建国嘉宾:
完全有可能。我以前在国外的时候,我是1973年出国到使馆,连续在国外差不多有二十多年在使馆,那时候我在国外买什么呢?提个电视机,还有洗衣机。但是我们的外交人员出去,国内的电器,甚至我们的家具,国外使馆的家具,办公用品,我觉得中国有这个趋势。中国仅仅是在价格上、质量上、服务上面,供给侧改革把无效的和低效的赶快去除,把有效的、中高端的供给提升的话,到中国来,既看到你美丽的山水、游玩,体验到中国的故事,同时把你的东西又扫去,那不是扫货嘛。扫货不是你讲的2459亿美元,人民币1.2亿的问题,那是几千亿的,对中国的企业、对中国的服务,对中国的消费,那是一个大好。我估计只要我们抓住当前“十三五”的五个理念,抓住供给侧的结构改革,顶多十年就能够到中国来扫货。
主持人:
我想到那个时候,全世界的人到中国来,把中国成为一个旅游的圣地,成为一个购物的天堂,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今天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在两间即将结束的时候和我们共同探讨我们消费者非常关心的“如何把购买力从海外‘拉’回来”这样的话题,感谢两位,也感谢大家收看我们本期的节目,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