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化妆品消费陷阱:造假仿冒成本低 售后维权取证难

爱美之心驱使之下,化妆品成为大众最为关心的消费领域之一。

“美白霜汞超标1.3万倍,女子用一个月差点没命”,微商卖面膜“爆雷”、“烂脸”,营销手段激进涉嫌“传销”、产业链暴利、维权困难……每一条都是“吸睛”关键词。

“这个市场很大,消费者需求旺盛,在利益驱动之下,行业内产品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化妆品的品牌溢价其实很高,换句话说,造假、仿冒的成本很低。”3月14日,上海肤焕科技有限公司CEO武庆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但与其他品类不同,化妆品要上脸使用,风险并不低。一旦出现问题,对消费者面部美观,甚至是面部健康的影响很大。”

同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18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呈现八大特点》,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收到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124.96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0.74%。其中,升级类消费投诉猛增,化妆品的消费投诉同比增长排名第一,高达246.7%。

除了常见的质量问题,购买化妆品的渠道和售后也是消费者容易“掉坑”的环节。相较于线下销售,互联网因其成本低、监管难成为了假货销售的最佳“庇护地”。3月14日,奥纬咨询副董事合伙人Imke Wouters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电商平台的漏洞在于高度开放,可以低成本地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售假行为。”

化妆品的“坑”

市场大,造假、仿冒成本低。

“其一,化妆品的制造成本在售价中的占比并不算高,因而即便是与大牌完全相同的质量,由于造假者在市场、销售方面的成本较低,也可以实现较低的成本。”武庆斌解释,其二是造假者对品牌的责任感极低,因而不担心品牌“做烂”,“以次充好,降低产品原料质量或生产标准等一切能节约成本的手段都有吸引力,都有可能去利用。”

以面膜为例,这是相对来说最简单、最容易制作的护肤品,也是近年来化妆品市场上最受宠的品类之一。

据英敏特数据,2017年中国面膜市场规模达500亿元。北亚洲地区是面膜的核心市场,中国大陆市场占有率最大,2017年中国大陆市场面膜销量占据全球28%的份额。且中国面膜消费普及率(45%)远不及日韩(65%~70%),如与韩国比肩,国内面膜市场可超千亿。

面膜的制作“用无纺布之类的面膜布,用加了活性物的精华液浸润就行。精华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一般会加上防腐剂、功效成分、增稠剂、有机溶剂之类的辅助成分。比如最常见的功效剂活性物就是透明质酸、也就是大家会说的玻尿酸。”

而商家添加的天花乱坠、不辨真假、对普通消费者非常不友好的营销概念, “类似活酵母、酵素其实都是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都不太科学。活酵母本质上是一种真菌,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是不能添加在面膜里的,因为它会在你脸上形成一个细菌的培养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主治医师李志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商家添加的是活酵母的代谢产物,其作用机理并不是很清楚,大多只是商家销售产品时利用的概念。”

面膜唯一确定的、有共识的、最有效的作用是“湿润皮肤”,即所谓的“补水”。

对于包括面膜在内的护肤品来说,添加的功效剂量一般有两个指标,“一是宣称级别,一是起效级别。”武庆斌举例解释,比如有确定抑菌抗痘作用的某某酸,若临床实验证明添加0.5%以上就会有抑菌抗痘的作用,0.5%就是起效级别的剂量;但商家即便只添加了0.01%,也可以宣称自己的产品添加了该成分,进而引用该成分有抑菌抗痘作用的说法,来放入宣传材料中。这个0.01%就叫宣称级别的剂量,很难产生真正的功效,但同样会混淆视听,加大消费者判断的难度。

与此同时,添加功效剂的多少和品质也是面膜质量的关键。

武庆斌表示,出现“烂脸”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添加的原料有问题、质量不好;二是生产商“太激进加多了,活性物永远是量越大越有可能带来刺痛敏感,看上去仿佛更有用,但添加量是有度的,不是越多越好。”

“护肤品有两类东西非常忌讳、明令禁止添加,一是激素,二是抗生素,因为这两个东西容易立竿见影,让你觉得真的能看到效果。但其实有非常大的风险,一是负面反应,二是会形成依赖,一旦不用皮肤状况马上会极度恶化,以及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等问题。”

根据国家食药局近年来发布的市场监督检查公告信息看,违规化妆品高发在祛痘、抗敏感、祛斑类产品。一些违规的产品会添加激素、抗生素、重金属(汞)类物质。分别可能引起激素依赖性皮肤,细菌耐药,皮肤损害、重金属蓄积性中毒和外源性褐黄病等。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3月14日,知名护肤专家冰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化妆品商家目前最多见的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营销环节,“特别是一些夸大的宣传,但因为监管日趋严厉,宣传方面也越来越规范化了。消费者主要要警惕那些来路不明、不通过正规渠道销售、又把功效吹得天花乱坠的产品、非常速效的产品。”

渠道的“套路”

渠道的坑,没有线上线下之分。

随着线上购物市场的快速增长,“假货维权”一事早已不限于门店,亦成为电商平台的一大痛点。特别是在各大电商平台“造节”之后,问题层出不穷。

根据JDA发布的报告显示,88%的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的销售高峰期或促销期遇到过订单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送货延迟 (66%);超过三分之二 (69%)进行过商品退货,选择退货的消费者中,68%是由于商品质量问题,50%则由于收到的商品与期望不符。

JDA全球行业战略副总裁Patrick Viney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2018年在消费者体验方面,退货率持续走高,“在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在近年来并没有很大改观,消费者在退货方面仍然倍感受挫。”

对于购买化妆品来说,售后的维权还有其他诸多障碍。

“一是取证难,因为皮肤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多种多样,而消费者大多在同时使用多种化妆品。因此如何将皮肤问题与使用的具体产品关联起来,难度不低。”武庆斌指出,“二是投诉难,因为接待投诉的往往是职业客服人员,很多时候并无或不具备相应知识去直接解决问题,推诿与拖延往往让消费者费时费力。”

冰寒认为,还有诊断的困难。“化妆品安全监测网络虽然已经在全国建立,但还主要只是分布在大城市,许多地方还是空白,也缺乏专业的技术、皮肤科专家。正规的产品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因此要对其进行鉴别存在困难。消费者取证维权,可以前往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单位。”

2019年伊始,新电商法落地实施,对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假冒商品进行了额外的规定,电商平台需对线上经营者积极监管,若已知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却未采取必要措施,平台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线上的商品并不能让消费者见到实物,难辨真伪。对于消费者而言,线上的店家本身是否为官方运营有时也很难分辨。消费者需要积极提供线索以帮助品牌商,还有电商平台打击假货。

对于品牌商来说,Imke Wouters认为,要积极配合电商,运用新科技使得假货最终直接被筛出,不能放上平台。化妆品品牌商需要积极监测社交媒体,得知客户投诉点,若有假货的关键词出现及时处理,并追根溯源到假货制造商。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欧班列迈入“高铁化”运营时代,全程时刻表打造亚欧物流黄金通道

郑州至汉堡11天19小时,西安至布拉格11天4小时,新增7条线路让钢铁驼班列如同公交车般准时可靠。11月18日凌晨4时30分,X8003次中欧班列从郑州圃田站缓缓驶出,开往德国汉堡。这趟班列标志着第四批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正式实施,也是郑州首次开行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同日,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陕西西安举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论坛上发布了新编制

电商平台商标侵权新规征求意见,“幽灵网店”无处遁形

面对商标侵权中“幽灵网店”找不到人的困境,市场监管总局祭出新规,电商平台将承担更多协助查处责任。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总局11月14日发布《电子商务平台协助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规定直面电商领域商标侵权难题,特别是“幽灵网店”现象——那些登记地址不实、经营者无法联系的网店,已成为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网络侵权案件时的突出

“双十一”价格迷雾背后,谁在操控你的购物车?

满减、优惠券、预付定金,购物车里的数字游戏越来越复杂;明降暗涨、先涨后折、算法杀熟,电商平台的套路越来越深。“双十一”走到第十七个年头,曾经简单的打折促销已演变成一场复杂的数学游戏。消费者们发现,自己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促销规则,计算最优方案,结果却往往陷入部分平台和商家设置的“价格迷宫”中。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特别强调要“严格规范价格行为”,严禁

“满月”高铁迎战“双11”:东北特产坐上动车组

清晨的长白山脚下,一箱箱精心包装的人参、鹿茸正通过专用通道被送上G944次列车,这些东北山货将搭乘高铁疾驰3.5小时直达北京,赶上“双11”的销售热潮。11月4日,新开通的沈佳高铁沈白段正式迎来首个“双11”大考。这条刚“满月”的高铁线路,首次投入快件运输服务,为东北特色农产品开辟了一条出关“快车道”。沈白高铁串联起的不仅是一座座城

境外游客浙江扫货更省心:所有空港口岸均可离境退税

墨西哥客商鲁伊斯在义乌机场提交护照、退税申请单和销售发票,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海关验核,这是他体验到的浙江空港口岸离境退税服务全覆盖的便利。近日,浙中首个离境退税口岸在义乌机场正式启用,标志着浙江省所有空港口岸均已实现离境退税服务。这位墨西哥客商欣喜地表示:“之前在义乌采购小商品后,要带着退税商品和单据去杭州办理离境退税。现在义乌机场就能直接办理,太方便了。”---全覆盖服务网络形成浙江省空港口岸

国家移民管理局重磅推出10项创新举措 240小时免签口岸扩至65个

服务高质量发展再升级,人才通关、智能便民双轮驱动。国家移民管理局3日发布《关于实施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的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5日起实施6项突破性措施,11月20日起再推4项便民举措,以“人才签注扩容+智能通关+过境免签升级”组合拳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人才流动全域畅通在长三角、京津冀全域及全国自贸试验区试点“港澳人才签注”政策,符合条件的科技

东风胜利轮胎跻身 “年度十佳轮胎” 榜单

近日,备受行业瞩目的 2025 中汽严选 “十佳轮胎” 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东风旗下高端轮胎品牌——东风胜利轮胎与米其林浩悦 5、赛轮液体黄金、德国马牌 MC7、普利司通泰然者 T005 等国内外知名产品共同跻身 “年度十佳轮胎” 榜单,其中东风胜利轮胎更凭借在新能源适配性与舒适性上的突出表现,额外斩获 “年度最佳舒适轮胎” 奖项,成为本届评选中唯一包揽两项荣誉的国产轮胎品牌。

五部门“开闸”免税经济!11月1日起四大升级措施激活消费新动能

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免税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费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四大政策升级,旨在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吸引外籍人员入境消费,推动免税商品零售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国货“潮品”享出口退税红利政策首推国内商品退(免)税管理优化。口岸出境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销售国产品将视同出口,退(免)增值税、消费税。企业采

【云岭电商】2025“绿色云品”上海主题推广活动在北外滩启动

近日,以“云海奇遇记”为主题的2025“绿色云品”上海主题推广活动在上海北外滩来福士广场木星中庭正式启幕。在为期11天的活动中,上海市民可近距离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感受来自彩云之南的自然风味与民族文化。此次活动通过创意展陈、特色产品体验与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步推动“云品出滇”战略落地,提升“绿色云品”在上海市场的认知度与影响力。

哈尔滨出口退税提速25.7%,企业资金“活水”两天到账

一键扫码、全程网办、两天到账,哈尔滨的出口企业正体验着前所未有的退税速度。“提交退税申请后不到2天就收到了退税款。”近日,乌拉(黑龙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杜小雅在收到退税款后,为税务部门的高效服务点赞。

联合国秘书长警告:多边贸易体系面临“脱轨风险”

国际贸易体系正站在悬崖边缘,全球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公平待遇正侵蚀着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有‘脱轨的风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0月2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16届大会上发出郑重警告。他在讲话中指出,全球贸易壁垒正在增加,贸易战风险上升,而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流量中的占比不足1%,却面临高达40%的高额关税。

跨境电商新使命: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多维驱动体系

在全球数字贸易浪潮中,跨境电商正从单纯的商品交易渠道,升级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转变不是单一维度的线性进程,而是一个涵盖区域市场、产品品类、平台生态和长期演进的多维价值体系,正在重塑国际货币格局。宁波保税区内,一场围绕跨境结算的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发生,通过区块链、数字货币等组合创新,正逐步改写中国传统外贸的底层逻辑。“通过宁波银行办理的货币桥跨境支付,款项到账

住宿业迎重磅政策红利,九部门推出17项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面对行业同质化竞争、绿色化水平不高等挑战,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出招,推动住宿业品质化、智慧化、融合化发展。商务部等9部门10月17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困扰行业的同质化竞争、自主品牌建设不足、绿色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份指导意见从培育经营主体、扩大品质供给、加快绿色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夯实

海南离岛免税新政11月1日实施,47类商品扩容+岛民无限次“即购即提”

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迎来重大升级。此次调整以“扩范围、优结构、强服务”为核心,通过五大维度政策创新,进一步释放海南自贸港消费潜力,满足国内外旅客多元化购物需求。商品品类突破性扩容——新增宠物用品、可随身携带的乐器、微型无人机、小家电等2类商品,同时将“家用空气净化器及

向世界 再出发 2025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开幕

向世界,再出发!10月16日,为期4天的2025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以下简称“冬博会”)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盛大开启。今年是冬博会成功举办的第10年,10年间冬博会已经成为是全球规模最大、最权威的冰雪展,国际冰雪产业的重要交流平台。

温州国际阀门展:打造全球阀门产业新高地

创新突破 · 引领未来依托“中国泵阀之乡”与“中国阀门城”两大产业名片,温州正通过年度国际阀门展览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强劲实力。展会致力于打造全国较大、更具国际影响力的阀门盛会,全力打响"中国阀门看温州"乃至"全球阀门采购来温州"的产业金名片。

多地调整汽车置换补贴政策 四季度车市或迎"银九金十"销售高峰

进入10月,全国多地密集调整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宁波市等地纷纷推出新规,通过"预约资格制""摇号中签"等方式优化补贴发放流程,部分地区如山西、海南、杭州、温州则暂停补贴政策。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国消费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其中汽车消费增速突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8.5%。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