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两个重要花生市场行情迥异。中国人花更大价钱抢购,而美国花生库存创纪录,让人担心农场主或许没有足够的仓储空间存放花生。
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是因为天气状况、政府补贴(直接影响农户行为)以及检疫规则(影响贸易流动)等因素导致中美地区价差扩大。
中国花生价格“涨势危险,”位于鹿特丹的坚果和油籽贸易商Aldebaran Commodities的董事总经理保罗•范维尔岑(Paul van Velzen)表示。
在2014至2015作物年度,由于此前花生价格较低,农户减少了花生种植面积,再加上天气恶劣,中国花生产量出现了下滑。自那以后,中国花生价格一直保持在高位。中国是世界主要花生出口国之一。
在中国,大约二分之一的花生会被榨制成烹饪用油。花生油发出果仁香味,在高温加热时不会燃烧,因而受到消费者喜欢。中国消费者也把坚果作为一种健康零食。但生产商的产能有限,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中国花生产量预计将从2014至2015作物年度的1650万吨增加至2016至2017作物年度的1680万吨。尽管如此,中国庞大的油籽加工行业不断地向热切的买家供货,导致价格大幅攀升。
例如,在中国花生种植大省山东,目前花生油的价格约为每吨1.44万元人民币(约合2222美元),比一年前上涨8%,为2014年2月以来的最高价。
过去几个月,花生出口价格也持续上涨。“价格一直在上涨,”范维尔岑说。
而在美国,由于2014年和2015年连续大丰收,农场主们正面临库存过剩的局面。
“2015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美国佐治亚州花生委员会(Georgia Peanut Commission)的常务理事唐•凯勒(Don Koehler)说。该委员会成员的花生产量几乎占到全美国的一半。2015年,美国花生产量达280万吨,同比增加近20%。
凯勒说,由于棉花和玉米价格较低,美国农场主种植了更多花生。棉花价格低,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国家收储制度导致中国棉花库存非常高。
美国政府对谷物和油籽实施补贴的政策也让种植花生的农场主获益。如果国内价格或作物收入低于保证水平,政府补贴就能弥补农场主的收入。
有一个贷款项目也保护了花生种植者,它为农场主提供过渡融资,并进一步使农场主不受价格下跌的影响——如果价格跌到约定水平之下,政府会把作为贷款抵押品的花生收为己有。
美国南部的农场主通常在棉花、玉米和花生之间轮换种植,但由于政府未推出支持棉花种植的项目,“近期及预期的棉花价格都极低,加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迫使南方农场主把花生作为保障收益的作物,”美国全国花生竞争力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eanut Competitiveness)的一份关于花生供给与存储的报告指出。
美国农业部表示,美国花生平均价格为每磅19美分,较一年前下跌了14%,较2013年初下跌了40%。
根据一份国会研究报告,如果美国花生价格依旧疲软,可能造成纳税人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每年损失超过8亿美元。
由于今年花生库存预计将上升至创纪录的130万吨,美国农场主可能会用完仓库空间。全美花生竞争力中心警告称,“没有足够的储存容量,很多花生种植者可能无法在联邦许可仓库存放花生”,也无法参加政府的贷款项目。
“我们正在告诉会员,他们购买种子时,必须有可以保障的储存空间,”凯勒称。如果是在一个理想的世界,美国就会增加对外出口(出口约占美国花生总产量的20%)。然而,包括欧洲在内,某些进口国在黄曲霉素(由霉菌导致的有毒化学物质)方面有着严格的检疫规定,限制了对从美国进口的花生总量。
消费者口味和喜好的差异也限制了美国销往海外的花生品种。
2012年,在长期供应国印度因干旱而面临歉收之后,中国转向美国进口花生。尽管北京方面对进口花生征收15%的进口税以及13%的增值税,但是美国花生种植者仍然把希望寄托在中国需求上。
美国花生行业代表前往中国推销他们的产品。“中国一直从我们这里购买花生,”凯勒称,并补充道,“目前正进行着很多活动,目的是与中国买家建立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