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当我们泡上一杯新茶,闻着茶的清香,慢慢品上一口时,你是否想去探究一下这茶叶背后的故事呢。在霍山县永宏茶业有限制品公司,笔者有幸和一位与茶叶打交道四十余年的老茶师聊起了他的黄芽情怀。
“你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一瓣茶叶,从青叶变成成品,凝聚了茶农的辛勤劳动。从青叶到成茶,要经过风干处理,萎凋,杀青,初烘,理条,渥堆,整型,烘干,提香,碎沫处理,包装销售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特殊制作要求”。

聊起霍山黄芽,今年年近六旬的刘永红自豪满满。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接触茶叶,12岁学习种茶,釆摘,销售,那时,他的父亲是老党员,也是生产队长,有着丰富的传统制茶经验。
1996年,安徽的主打品牌三黄“黄山、黄芽、黄梅戏”,全国闻名。刘永红开始将家乡的霍山黄芽推向市场。2011年,刘永宏成立了自己的永宏茶业有限公司,走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从基地釆摘到生产制作,市场销售,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产业链,数千亩的茶园带动了上百户茶农一起以茶致富。
“把茶叶制好,把霍山黄芽的品牌打造好”。这是刘永红一直埋藏在心中的执着信念。他潜心研茶,不骄不躁,先后多次在霍山的茶叶评比中茶获金奖。他发明的醒酒护肝茶,明目清热茶等,申请多项国家茶叶开发专利。

传统茶叶制作的流程复杂而又耗费时间。如何在制茶流程中节省人力物力?如何将制茶的工艺提高升华?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刘永红发明了他的光波生产线,并申请了专利,这是他为霍山黄芽的传承与推广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刘永红的光波生产线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光波制茶,将茶叶从鲜草到成品,一气呵成,一个人就能完成,当天出茶,省时省力,烘出的茶叶又香又好。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才是春。为了带动乡邻共同致富,刘永红倡导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并毫无保留地将他发明的专利光波生工艺在霍山各个村,在全国各地推广。为此,刘永红还得到了县政府的一笔5万元的特别奖励资金。
公司发展了,茶叶销量增加了。随着市场的打开,刘永红开始多元化发展,除了大量批发各种高中低档深山有机黄芽茶,精制霍山黄芽,贡茶,极品名山名优茶。同时开发大别山深山板栗,香菇,木耳,石斛,茶油等农副土特产品,逐步发展成为霍山县龙头企业,
一片茶叶,一个产业。刘永红在生产经营中坚守诚信理念,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成为霍山茶叶企业的领头羊。吃水不忘挖井人,刘永红在忙好自己生产经营的同时,还积极承担企业的义务和社会责任。2011年,他为佛子岭镇的贫困村长岭村捐赠价值6万多元的茶叶机械,帮助该村脱贫致富。

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乡村产业振兴的梦想。这两年,疫情给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阻力。霍山县政府充分运用“四送一服”工作机制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霍山委政法委书记张思水也是永宏茶业的帮扶人,他和永宏茶业一起想办法,找销路,永宏茶茶业的产销才没受到影响。张思水在调研时指出,茶产业是我县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相关企业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动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做大做优支柱产业,努力把“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品牌做得更强、打得更响、擦得更亮。(王向荣 马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