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2023年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疫后恢复性增长?


作者:何晓宇

2023年已拉开帷幕,“滞胀”格局对于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延续,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显效,国内经济复苏脚步加快。

2023年伊始,随着“阳康”的人们陆续走出家门,餐馆门口排起了长队,商场的霓虹灯点亮了夜色,川流不息的车辆正赶往不同的工作及生活场所……一幕幕忙起来、热起来的场景是消费复苏的标识,似乎也在预示着,新的一年从经济到各个方面都会更好。随着各地疫情快速过峰,如何刺激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下一个阶段即将迎来的话题。 

宏观调控不能替代改革

要严格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一切能够搞活经济的手段都应该使用。经济如同一个人的健康情况。一个人如果要身体健康,应该是内在机制的完善,必要时打针吃药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这毕竟是处于辅助地位,主要是靠身体内部机制的完善。经济亦是如此,经济能够顺利地发展、解决结构问题,主要靠机制的完善。

宏观经济调控好比是外来的力量,也重要,但它处于辅助的地位。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情况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宏观调控在实际中比它应该起的作用还要大。这就造成了“宏观调控依赖症”,什么事情都要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发生通货膨胀,宏观调控;经济增长率下降,宏观调控。

而且,宏观调控的依赖性容易产生误导:既然宏观调控这么灵,还要改革干什么?实际上,这耽误了改革。

宏观调控绝不是万能的,更不是能够替代改革的。有人经常说,核心在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就有了种种说法,有的说法是“小政府、大市场”,这个说法有道理,但是不准确。“小政府”意味着政府工作人员少更好,政府管理事情少更好,但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大小来衡量,不是一个范围的问题。

还有一个说法是“强政府、强市场”,中国将来是“双强”体制。这个说法也不准。“强市场”就是市场发挥作用,“强政府”意思是好像政府一定处处管到,这也不一定对。比如家用电器,政府不管它,它就起来了。管得越多,产能过剩越过。

明年会不会出现零首付买房?

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甚至可以实现零首付。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对于购买三套以上住房的,原则上不支持,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

从首付比例来看,全国已经有82个城市偷偷摸摸地把首套房的首付比例调整到20%。

你还别惊讶,这可能只是前菜,未来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继续放松二套房首付比例也完全有可能。

依我看来,明年就能看到首套零首付买房,2008年我们开始搞房地产以后,用两条准则可以总结我们这十几年来的经验教训:

一,在不降房价的情况下,努力让购房者觉得房价降了,以此释放购买需求;

二,实际房价开始下降的时候,努力稳住局面,让购房者以为房价一直保持稳定。

这次经济会议以后,无非就是准备执行第二条准则,比方说城镇化还有很大的空间,比方说1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2.25万亿,创历史新高。

这说明什么?说明老百姓还是很有钱的嘛,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拿不出钱买房,完全可以释放足够的消费潜力进行改善性购房。

所以央行说了,未来我们会在改善性需求发力,减少妨碍消费需求的政策。比如,降低首付款,或者延长贷款年限,就是比较直接的整改方案。

明年不乐观,但也不悲观。救市还需要更强的 特效药 。结合两次 天花板 会议的表述,其实 2023 年,房地产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和底线。

一个是上面提到的债务风险底线, 绝不能走老路 。也就是这轮救市,不论是调整 三道红线 的标准,还是给民企放开融资渠道,这些钱,都不是拿来扩张的,是拿来盖楼还债的。

另一个,就是接下来要提到的 保交楼 底线,房企不能死。大面积停工的现象将会有所改善,疫情影响正在逐渐式微。

我还有一个预测:2023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会在低位运行,跌幅收窄。

我们看回近 5 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疫情前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其实是很平稳的,累计同比增速保持在 9%-11%。后来经历疯狂复工复产,2021 年开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达 38%。

再到疯狂打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开始进入负增长轨道。

截至 2022 前 11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 12.39 万亿,增速降到了 -9.8%。而实际上,同期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只有 11.86 万亿,增速降到了 -26.6%。盖的比卖的还是多。

普遍券商投行观点认为,在楼市没有明显复苏的情况下,今年房地产投资依旧是负增长。有券商在一份研报中预计,在乐观、中性、悲观的假设下,2023 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为 -8%、-11% 及 -13%。

北京应该考虑取消小轿车车牌摇号制度了

2022年车市已经收官,经历三年疫情冲击,起伏中的中国车市,来到又一个命运的十字路口。2023年,向左还是向右?稳守还是反击?人们各有答案,也各怀期许。

结合当前汽车市场发展阶段、结构性趋势性变化,以及面临的主要风险,2023年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宜更多关注更新升级消费。当前在我国乘用车保有量中,车龄超过6年的大致有1亿辆,已经进入更新升级阶段。这些车辆每年更新1%,将拉动汽车销量增速约4个百分点。促进更新置换需求加快释放,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具有较大空间和弹性的政策发力点,甚至将成为促进汽车消费的中长期政策重点。

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将新能源汽车补贴从购买环节,向充电费、停车费、保险费等领域延伸。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小区,实施充电设施进社区、进高速、进景区、进公共停车场(位)。鼓励城市巡游、分时租赁、互联网出行车辆更新为新能源汽车,并在运营牌照、管理费等方面给予优惠。进一步提高政府、国企、事业单位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和标准。

其次是出台汽车更新置换鼓励政策。在本轮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后,2023年继续针对释放更新置换需求出台政策,实现政策接力和精准发力,促进市场稳步增长。对置换更新车辆的,以及以家庭为单位增加购买车辆的,继续执行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对更新或增购车辆为纯电动汽车的,依据不同标准给予购车置换补贴;在汽车限购城市,2023年对纯电动二手车交易。

三是将购车款纳入个人所得税抵扣项。在2023年,依据价格、是否新能源汽车等标准,将消费者购车款按一定比例作为个人所得税特别抵扣项,一次性或分期纳入个税抵扣额度。

四是促进汽车信贷消费。鼓励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依据消费者信用状况和车型,在利率和账期等方面提供差异化的汽车信贷产品。对置换更新,特别是燃油汽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的,给予优惠利率或贴息。

其实,重要的一点是,北京小轿车车牌摇号制度应该寿终正寝了,因为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饱和状态,实行汽车保有量封顶政策刻不容缓,应该马上停止维持汽车保有量增长的限量增长措施,代之以调动现有存量资源、合理配置小轿车使用为目的存量调节政策。 

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的饱和点是多少呢?一些专家的估算是合理保有量550万辆,最大饱和量650万辆。

北京汽车保有量封顶,政府不再控制机动车增量资源,存量资源都在汽车使用者手里,也就无法也无须执行机动车牌摇号制度了。从2011年实行这个制度以来,这个制度越来越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越来越背离秉持“公平、公正”原则的初衷。

车牌不仅变成了个人的资产,更成为违法交易的盈利工具,一些人为了买到车牌甚至不惜假结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法律问题。由于把车牌的使用权固定化了,本来具有很强流动性的汽车使用也被固化了,有了车牌的人被迫永久占有车牌资源,即使不用车也不敢轻易放弃车牌,而急需用车的人却没有车牌资源,只能违法租用。

现在,北京公共交通越来越发达,不少有车族开始不用自己的车了,北京车辆的空置率越来越高。机动车摇号制度只能继续推高已经虚高的机动车保有量,对改善和方便公众出行的价值却越来越低。既然已成鸡肋,丢弃就是了。

至于汽车保有量封顶以后,北京汽车市场的流动性会不会大幅降低、新车销量会不会锐减的问题,我以为这是多虑了。按照目前北京汽车保有量677.5万辆看,只要每年更新十分之一,就是67.5万辆销售数量。由于激活了车牌使用效能,消化和减少了许多空置汽车,北京汽车市场的活力会有所增加。每年存量的盘活应该可以替代原来的20.5万辆左右的新车增量损失。

同时,打通北京汽车市场与外地汽车市场的渠道,促进北京二手车出京进入外地市场,在全国汽车市场形成阶梯市场格局。这完全是可能的。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是以新车为主的销售格局,2020年新车销量是2531.13万辆,而同期二手车销量为1434.14万辆。按照有关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二手车销量将超过新车销量。在美国汽车市场,新旧车的销售比为1:2。以此估算,北京的二手车市场还有大幅增长的潜力,目前北京92%的二手车销往外地,新车在北京的市场空间仍然是非常大的。

同时,可以提高车辆行驶的使用费用,收取车辆拥堵费等来提高私家车使用的成本。

从车牌摇号制度转变为车牌拍卖制度,汽车市场管理从行政干预转变为市场调节,对北京市政府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北京迈向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北京有望率先从特大城市交通困局中解脱出来,恢复北京的正常交通功能。 

促消费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烟火气既是人们病后安慰身心的良药,也是线下消费恢复的信号,更是一个活力涌动的中国按下经济复苏“快进键”的微观写照。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新一年经济工作任务时,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3年经济工作五大重点工作任务之首,并特别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恢复和扩大消费,具体工作该如何展开?

近期,多地大手笔发放消费券,使用领域集中在住宿餐饮、家电、文旅等行业。

各地普遍通过满减的方式发放消费券,以线上发券、线下核销为主。消费者可登陆相关APP领取消费券,在特定领域消费满额后,支付时直接进行抵扣。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数字消费券已在节假日期间被多轮发放,成为地方政府刺激居民消费、提振市场信心的有力方式。

消费券使用效果如何?根据国内不少研究团队的测算结果,消费券对于GDP的实际拉动效应多在3倍左右,即1元消费券能带动3元左右的消费。

有些专家认为消费券可能引发公平问题,关键在于加大定向投入。现在困难人群、农村县域消费以及中小微城市等重点人群确实面临很大困难,可能需要这方面的提振。餐饮、旅游、家电、汽车换新这些重点领域的消费,也可以作为重点考虑。现在来看,消费券不仅在短期内可以刺激消费,也可以长期促进消费的升级换代,带动企业生产方面的作用绝不容忽视。在刺激当前消费也促进长期消费的过程中,2009-2012年的家电下乡,在推进零售,防止经济陷入衰退,起了巨大的作用,它缩小了农村和城市的消费差距,加快了高耗能家电的淘汰。经过十几年新一轮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家电、手机、电脑这些用品下乡,正好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是今年消费振兴的重大领域。

网盘强烈建议,可以直接给中低收入群体发钱,学习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在应对疫情过程当中的一些成功经验。有好多人说中国老百姓会把钱存起来不消费,或者说我们底数不清,中间会有腐败寻租等问题。那是太低估我们政府的执政能力了,现在大数据时代,底数很清楚。直接发钱当然要制定方案。具体到今年,马上可以做的事就是发消费券、发钱,制定方案,给出时间表,然后把消费先拉起来。

对待中高收入消费者,这种客户有购买能力,但是这类客户群体见多识广,这个时候必须采取有尊贵化的内容去打动客户内心,让客户觉得自己的就是不一样,比如说:茅台酒,喝茅台代表着地位,代表着面子。

除了消费价格和品质之外,中高收入消费者更关注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消费的场景感、仪式感、专业性,成为他们的情感驱动。换句话说就是“买的是一种享受,一种提高生活品质的体验”,并通过消费给自己贴上某种身份标签,拥有某样物品、某些经历,从而希望自己成为某种有“身份”的人。


作者何晓宇: 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证监会首批成员、资深证券金融专家,著有《财富之争》、《互联网金融逻辑》、《个人理财》、《证券投资学》等多部金融作品,主编《新共赢生态》、《新时代金矿》、《政信金融业教程》,在金融证券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接受德新社、朝日新闻、证券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


【责任编辑:李文闻】

中欧班列迈入“高铁化”运营时代,全程时刻表打造亚欧物流黄金通道

郑州至汉堡11天19小时,西安至布拉格11天4小时,新增7条线路让钢铁驼班列如同公交车般准时可靠。11月18日凌晨4时30分,X8003次中欧班列从郑州圃田站缓缓驶出,开往德国汉堡。这趟班列标志着第四批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正式实施,也是郑州首次开行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同日,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陕西西安举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论坛上发布了新编制

电商平台商标侵权新规征求意见,“幽灵网店”无处遁形

面对商标侵权中“幽灵网店”找不到人的困境,市场监管总局祭出新规,电商平台将承担更多协助查处责任。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总局11月14日发布《电子商务平台协助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规定直面电商领域商标侵权难题,特别是“幽灵网店”现象——那些登记地址不实、经营者无法联系的网店,已成为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网络侵权案件时的突出

“双十一”价格迷雾背后,谁在操控你的购物车?

满减、优惠券、预付定金,购物车里的数字游戏越来越复杂;明降暗涨、先涨后折、算法杀熟,电商平台的套路越来越深。“双十一”走到第十七个年头,曾经简单的打折促销已演变成一场复杂的数学游戏。消费者们发现,自己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促销规则,计算最优方案,结果却往往陷入部分平台和商家设置的“价格迷宫”中。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特别强调要“严格规范价格行为”,严禁

“满月”高铁迎战“双11”:东北特产坐上动车组

清晨的长白山脚下,一箱箱精心包装的人参、鹿茸正通过专用通道被送上G944次列车,这些东北山货将搭乘高铁疾驰3.5小时直达北京,赶上“双11”的销售热潮。11月4日,新开通的沈佳高铁沈白段正式迎来首个“双11”大考。这条刚“满月”的高铁线路,首次投入快件运输服务,为东北特色农产品开辟了一条出关“快车道”。沈白高铁串联起的不仅是一座座城

境外游客浙江扫货更省心:所有空港口岸均可离境退税

墨西哥客商鲁伊斯在义乌机场提交护照、退税申请单和销售发票,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海关验核,这是他体验到的浙江空港口岸离境退税服务全覆盖的便利。近日,浙中首个离境退税口岸在义乌机场正式启用,标志着浙江省所有空港口岸均已实现离境退税服务。这位墨西哥客商欣喜地表示:“之前在义乌采购小商品后,要带着退税商品和单据去杭州办理离境退税。现在义乌机场就能直接办理,太方便了。”---全覆盖服务网络形成浙江省空港口岸

国家移民管理局重磅推出10项创新举措 240小时免签口岸扩至65个

服务高质量发展再升级,人才通关、智能便民双轮驱动。国家移民管理局3日发布《关于实施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的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5日起实施6项突破性措施,11月20日起再推4项便民举措,以“人才签注扩容+智能通关+过境免签升级”组合拳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人才流动全域畅通在长三角、京津冀全域及全国自贸试验区试点“港澳人才签注”政策,符合条件的科技

东风胜利轮胎跻身 “年度十佳轮胎” 榜单

近日,备受行业瞩目的 2025 中汽严选 “十佳轮胎” 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东风旗下高端轮胎品牌——东风胜利轮胎与米其林浩悦 5、赛轮液体黄金、德国马牌 MC7、普利司通泰然者 T005 等国内外知名产品共同跻身 “年度十佳轮胎” 榜单,其中东风胜利轮胎更凭借在新能源适配性与舒适性上的突出表现,额外斩获 “年度最佳舒适轮胎” 奖项,成为本届评选中唯一包揽两项荣誉的国产轮胎品牌。

五部门“开闸”免税经济!11月1日起四大升级措施激活消费新动能

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免税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费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四大政策升级,旨在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吸引外籍人员入境消费,推动免税商品零售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国货“潮品”享出口退税红利政策首推国内商品退(免)税管理优化。口岸出境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销售国产品将视同出口,退(免)增值税、消费税。企业采

【云岭电商】2025“绿色云品”上海主题推广活动在北外滩启动

近日,以“云海奇遇记”为主题的2025“绿色云品”上海主题推广活动在上海北外滩来福士广场木星中庭正式启幕。在为期11天的活动中,上海市民可近距离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感受来自彩云之南的自然风味与民族文化。此次活动通过创意展陈、特色产品体验与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步推动“云品出滇”战略落地,提升“绿色云品”在上海市场的认知度与影响力。

哈尔滨出口退税提速25.7%,企业资金“活水”两天到账

一键扫码、全程网办、两天到账,哈尔滨的出口企业正体验着前所未有的退税速度。“提交退税申请后不到2天就收到了退税款。”近日,乌拉(黑龙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杜小雅在收到退税款后,为税务部门的高效服务点赞。

联合国秘书长警告:多边贸易体系面临“脱轨风险”

国际贸易体系正站在悬崖边缘,全球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公平待遇正侵蚀着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有‘脱轨的风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0月2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16届大会上发出郑重警告。他在讲话中指出,全球贸易壁垒正在增加,贸易战风险上升,而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流量中的占比不足1%,却面临高达40%的高额关税。

跨境电商新使命: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多维驱动体系

在全球数字贸易浪潮中,跨境电商正从单纯的商品交易渠道,升级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转变不是单一维度的线性进程,而是一个涵盖区域市场、产品品类、平台生态和长期演进的多维价值体系,正在重塑国际货币格局。宁波保税区内,一场围绕跨境结算的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发生,通过区块链、数字货币等组合创新,正逐步改写中国传统外贸的底层逻辑。“通过宁波银行办理的货币桥跨境支付,款项到账

住宿业迎重磅政策红利,九部门推出17项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面对行业同质化竞争、绿色化水平不高等挑战,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出招,推动住宿业品质化、智慧化、融合化发展。商务部等9部门10月17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困扰行业的同质化竞争、自主品牌建设不足、绿色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份指导意见从培育经营主体、扩大品质供给、加快绿色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夯实

海南离岛免税新政11月1日实施,47类商品扩容+岛民无限次“即购即提”

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迎来重大升级。此次调整以“扩范围、优结构、强服务”为核心,通过五大维度政策创新,进一步释放海南自贸港消费潜力,满足国内外旅客多元化购物需求。商品品类突破性扩容——新增宠物用品、可随身携带的乐器、微型无人机、小家电等2类商品,同时将“家用空气净化器及

向世界 再出发 2025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开幕

向世界,再出发!10月16日,为期4天的2025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以下简称“冬博会”)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盛大开启。今年是冬博会成功举办的第10年,10年间冬博会已经成为是全球规模最大、最权威的冰雪展,国际冰雪产业的重要交流平台。

温州国际阀门展:打造全球阀门产业新高地

创新突破 · 引领未来依托“中国泵阀之乡”与“中国阀门城”两大产业名片,温州正通过年度国际阀门展览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强劲实力。展会致力于打造全国较大、更具国际影响力的阀门盛会,全力打响"中国阀门看温州"乃至"全球阀门采购来温州"的产业金名片。

多地调整汽车置换补贴政策 四季度车市或迎"银九金十"销售高峰

进入10月,全国多地密集调整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宁波市等地纷纷推出新规,通过"预约资格制""摇号中签"等方式优化补贴发放流程,部分地区如山西、海南、杭州、温州则暂停补贴政策。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国消费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其中汽车消费增速突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8.5%。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