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 蒋兆民 李晖)近年来,品牌农业蓬勃发展,一些享有盛誉且溢价能力显著的农业品牌,如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等,成为了不法商家觊觎的对象。他们通过“搭便车”、“碰瓷”、“蹭名牌”等不正当手段,企图分享品牌红利,导致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在购买时面临真伪难辨的困境。
阳澄湖大闸蟹,作为享誉全国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体型肥硕、肉质鲜美而著称。然而,随着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攀升,假冒阳澄湖大闸蟹的现象也愈发严重。不法商家以“阳澄湖镇”、“阳澄湖发货”等模糊标识为幌子,甚至伪造防伪蟹扣,误导消费者购买。据新京报深入调查,线上平台充斥着大量伪造产地标识的蟹扣,甚至有消费者在购买并享用大闸蟹后,将品牌蟹扣剥下转卖。这种欺诈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更对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
五常大米同样面临着被假冒的严峻挑战。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秦利明曾明确指出,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20万亩,即便按照70%的最高出米率计算,全年大米产量也不会超过105万吨。然而,据统计,全国每年销售的所谓五常大米却高达数千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超过90%的五常大米均为假冒产品。这些假冒五常大米价格混乱,品质参差不齐,对五常大米的品牌信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此外,西湖龙井、奉化水蜜桃等知名品牌农产品也未能幸免于难。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21年至2023年间,已公布了384个农业品牌行政执法案例。这些案例背后,反映出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真伪辨识的困惑,以及对品牌农业健康发展的深切忧虑。
以烟台苹果为例,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产品,这些假冒苹果品质低劣,却打着“烟台苹果”的旗号进行销售,严重损害了烟台苹果的品牌形象。同样,库尔勒香梨也面临着被假冒的困境,不法分子将外地香梨冒充库尔勒香梨销售,欺骗消费者。而在茶叶市场,假冒安溪铁观音的产品同样屡见不鲜,这些假冒产品包装简陋、品质低劣,却打着“安溪铁观音”的旗号进行销售,对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农业品牌市场,消费者如何明辨“李逵”与“李鬼”呢?
首先,消费者应学会查看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签,正宗的品牌农产品通常具备明确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其次,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产品的防伪信息,如阳澄湖大闸蟹的防伪蟹扣等。
此外,消费者还应关注产品的价格和市场行情,品牌农产品的价格通常相对稳定,过低或过高的价格都可能是假冒产品的信号。
为应对品牌农业乱象,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需共同发力。政府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企业应增强维权意识,对侵权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消费者则应提高辨别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品牌农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业品牌成为农民增收的利器,让“土特产”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金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