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2月26日北京讯( 相军 谢支北 刘琛 )25日,济宁市召开提振消费工作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千方百计扩消费、全力以赴稳增长,锚定“走在前、勇争先”,实现“一个万亿、五个倍增”,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济宁市委书记温金荣出席会议并讲话,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波主持,济宁市领导霍媛媛、王宏伟、陈成华出席大会。
大会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汽车、家居、住房消费齐发力,商品消费提档升级
扩大汽车消费,将专门发放1500万元的汽车购新消费券,动员销售企业与金融企业联合推出更大力度的让利促销活动,形成“财政补一点、金融促一点、商家让一点”的政策叠加优惠,有效激发汽车消费潜力。
扩围家居消费,用足用好相关补贴政策,支持家电、厨卫等企业开展换新活动,提供旧商品回收、新商品安装全链条服务,探索构建“现场试用、扫码支付、立享国补、送货到家”的销售模式,鼓励推出家电、家装等产品“一站式”选购套餐,进一步撬动家居消费。

提振住房消费,将组织住房促销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办好房交会、现场看房、“群团购”活动,拿出让利优惠,促进住房消费持续回暖。同时,打通二手房循环,扩大“卖旧买新”需求,持续用好“房票”政策,加快商品房去库存。
旅游、餐饮、文娱消费齐头并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实施“引客入济”计划,策划“跟着孔子游济宁”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放大“旅游+”联动效应,让旅游“流量”变消费增量。同时,着力扩大济宁主城区文旅消费规模,加快塑造运河旅游品牌,吸引外地游客特别是年轻群体到主城区消费“打卡”。

挖掘餐饮消费潜力通过聚焦优化区域餐饮供给、培育特色餐饮品牌、激活夜间餐饮市场等方式,办好“美食节”“餐饮消费月”等活动,精心打造美食地标。依托孔府菜、运河菜等文化菜系和济宁名小吃,举办“名菜·名厨·名店”美食评选,推出“老济宁味道”打卡路线,培育一批济宁本土餐饮品牌。
培育壮大文化娱乐消费,将在做好文艺精品创作、办好文化惠民活动的同时,紧盯年轻群体喜好和需求,探索举办吸引力强的明星演唱会、音乐节等文化娱乐活动,培育文娱消费热点。
首发、康养托育、赛事经济齐培育,新型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培育首发经济,发展首店、首展、首秀、首演等新型消费,吸引更多知名品牌和活动落户济宁。同时,支持引导本地优质企业创新产品、业态和消费模式,到外地开设连锁门店,推动本土品牌更好地走出去。
培育康养托育经济,支持引导银发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拓展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动银发与康养、家政、教育等行业融合。同时,积极培育健康消费,释放群众托育消费需求,建设更加灵活、更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培育赛事经济,深入挖掘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元素,做大做强“朝圣之路”自行车挑战赛、“运河之都”马拉松等自主体育赛事品牌。同时,高水平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引进一批国际级、国家级、省级体育品牌赛事,进一步激发体育消费潜力。
电商、农村、国际消费齐挖掘,消费新空间深度拓展
发展电商经济,依托省级电商直播基地、电商供应链基地等资源优势,拓展传统商贸企业线上销售渠道。同时,引导传统企业用好电商平台,深入挖潜“人工智能+消费”巨大市场,让更多智能终端和服务融入日常消费。
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全面推进百企千店改造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商品集散和流通效率。同时,创新农村消费场景与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相结合,让优惠补贴政策直达农村消费群体。
拓展国际消费,聚焦外贸进出口总额倍增目标,面向全球建载体、聚资源、汇客源。同时,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和高能级开放平台,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拉动消费水平全面提升。
提能力、保供给、优环境齐推进,消费市场动力活力显著增强
增强消费能力,强化稳就业促增收政策落实力度,深化“创业济宁”行动方案实施效果。同时,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工作力度;实施社会保险精准扩面提量行动计划等举措来减轻群众消费背后所承担的“隐形负担”。
提升消费供给,通过增加品种供给数量、提升产品品质水平以及打造知名品牌形象等措施来不断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并争取让更多济宁本土品牌能够成功纳入“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体系当中去。
优化消费环境,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内容;进一步完善信用约束制度体系建设以及综合治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同时加强消费维权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工作力度等措施来确保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且安全放心的购物体验和服务保障。

此外,还将在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政策支持体系以及宣传引导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凝聚起各方共同推动提振消费工作的强大合力和积极氛围来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地执行并取得预期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