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8日北京讯 ( 宣一飞 钱伟民 李小刚)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4月20日正式施行,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迎来关键里程碑。从制度规则细化到地方壁垒破除,从要素流动提效到民企发展护航,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正重塑国内市场生态,为民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制度升级:公平竞争“紧箍咒”越念越实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将原有19项审查标准细化为66项具体情形,明确划出“不得强制外地企业设分支机构”“禁止以税收社保缴纳地设置招标门槛”等红线。新规实施首日,多地即启动存量政策清理行动。
典型案例:某省曾要求投标企业须在本地纳税满3年,新规出台后主动修订条款,改为“纳税信用全国互认”。
监管创新:临沂市推行“智慧监管+信用修复”双轨机制,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域执法数据秒级互通,典型案例处理时效缩短60%。
要素破壁:资源流动“大动脉”加速贯通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从纸面落地为实践,多领域要素流通成本显著下降。
物流革命:中储股份依托全国30个物流枢纽,推动大宗商品流通效率提升40%;湖北恩施通过“新能源重卡+区块链溯源”模式,使农产品出山成本直降40%。
能源突围:宁德时代布局欧洲工厂对冲关税壁垒,2025年欧洲市占率突破35%;比亚迪依托全国统一供应链,实现电池、电机、电控100%国产化,全球销量突破500万辆。
数据流动:上海数据交易所与京津冀、成渝节点互联,隐私计算技术保障跨境数据流安全,东数西算工程推动算力成本降低20%。
地方联动:区域协同“一盘棋”破局内耗
各地以“链长制+飞地经济”破题,区域协作迸发新活力。
长三角范本:沪苏浙皖共建新能源汽车“4小时生态圈”,合肥整车制造与苏州电池、上海芯片形成闭环,综合成本降低18%。
豫粤牵手:河南吸引大湾区资本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深圳-郑州“空中丝绸之路”推动跨境贸易时效提升50%。
湾区创新: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吸引全球资本,三亚国际免税城年销售额破800亿元;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走廊集聚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全球排名稳居第二。
民企福音:市场环境“护城河”越筑越牢
政策组合拳直击民企痛点,发展信心显著提振。
准入放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29项,制造业全面取消外资限制,特斯拉上海工厂国产化率达95%。
融资破冰:央行试点“供应链票据+再贴现”工具,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降低1.2个百分点。
法治保障: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加速,明确“同责同罪同罚”原则,2025年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清理完成率目标超95%。
从公平竞争审查的“手术刀式”改革,到跨区域协作的“大动脉”贯通,全国统一大市场正以制度之力重塑经济版图。随着要素藩篱逐步拆除、监管效能持续提升,民营经济正迎来“海阔凭鱼跃”的黄金时代。这场以开放促改革、以规则护发展的深刻变革,终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持久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