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15日北京讯 (宣一飞 钱伟民 李小刚)2025年全球贸易秩序在保护主义阴云中艰难前行,而中国外贸却以超预期的“开门红”展现强劲韧性。4月14日,海关总署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直面热点:一季度中美贸易同比增长4%,中国坚决反制关税霸凌,同时加速构建多元化贸易网络。这场发布会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将以开放姿态应对挑战,用法治武器捍卫多边贸易体系。
全球贸易“逆风三连击”:保护主义、地缘冲突、美元动荡
2025年国际贸易环境呈现三重压力:
保护主义回潮:美国对多国加征关税,仅对华惩罚性关税就达34%,全球贸易壁垒持续升高。
地缘冲突外溢:地缘政治紧张导致能源、航运成本飙升,推高全球贸易不确定性。
美元汇率波动:美联储加息与降息预期反复拉锯,大宗商品定价体系面临冲击。
“这些挑战如同‘连环考’,但中国外贸交出了一份硬气答卷。”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指出。
中国外贸“韧性密码”:结构升级+多元布局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达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4%,累计顺差817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亮眼表现背后是三大支撑:
高端制造突围: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出口增速显著,新能源产品(风力发电机组增43.2%)成为新引擎。
服务贸易升级:运输、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贸易增长迅速,占比持续提升。
市场多元布局:一季度对东盟、非洲出口分别增长7.8%和12.5%,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有效对冲单一市场风险。
“我们不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形象地比喻。
反制关税霸凌:法治盾牌+开放利刃
针对美国滥施关税,中国打出组合拳:
法理反击: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直指美方行为是“关税霸凌”,严重违反WTO规则,中方已采取反制措施,并将与全球伙伴共同维护多边体制。
技术突围:加速推进“芯片自立”计划,2030年前实现14nm以下芯片全产业链国产化,降低对欧美技术依赖。
规则对接:主动对标CPTPP等国际高标准规则,在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领域深化改革,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
“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中国绝不惧战。”王令浚的表态掷地有声。
未来破局:内需“大后方”+区域“小循环”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内需支撑: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突破60万亿元,消费占GDP比重将向发达国家水平(70%)靠拢。
区域协同:深化与RCEP成员国、金砖国家合作,利用自贸协定网络降低贸易成本。一季度,中国对东盟中间品出口占比已升至48%。
数字赋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3万亿元,占外贸比重升至18%,直播带货、智能通关等新业态重塑贸易链。
“天塌不下来。”吕大良在发布会上信心满满,“中国将以自身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这场全球贸易风暴中,中国外贸的“韧性突围”不仅关乎经济账本,更是一场制度自信与战略定力的考验。当保护主义阴霾笼罩,中国选择用开放化解壁垒,以法治捍卫规则,为世界贸易秩序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